據悉,北京時間6月23日,京東股價大漲,市值達到609億美元,距離百度僅僅有不到10億美元的差距。中國互聯網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會發生改變嗎?
根據數據顯示,美東時間6月23日收盤,京東(JD.NASDAQ)股價上漲3.92%,報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漲了100%,市值達到609億美元;相比京東的高歌勐進,正處于業績觸底,經歷重整和轉型的百度(BIDU.NASDAQ)如今市值約為615億美元。兩者的市值差距僅剩6億美元,換算成漲幅也只剩1%。
此前,阿里巴巴CEO馬云去年4月就曾預測,未來兩三年內,BAT格局會發生變化,“互聯網企業壓力非常大,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如今看來,中國互聯網格局離變天已經不遠了,三巨頭中最可能被率先顛覆的正是百度。從市值角度看,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都已突破3000億美元,百度卻長時間在600億美元附近徘徊;從最新一季的營收來看,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營收規模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百度則只有169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在百度背后,不僅有京東、網易正奮力趕超,還有未上市的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回歸A股的360及小米、螞蟻金服緊追不舍。
京東進入“收割期”
亞馬遜曾一度堅持不盈利,喜歡把賺的每一分錢都花出去,終在2015年第二季度實現扭虧并持續盈利。如今,京東似乎也是如此。
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其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京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凈虧損2億元人民幣。
此前,5月8日,一季報公布后的兩個交易日內,京東股價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億美元,與當時百度600多億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億。一個半月之后,隨著京東市值突破600億美元,其與百度的市值差距縮小到6億美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京東今年一季度的扭虧為盈是提振股價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騰訊的增持、沃爾瑪的入股都在刺激京東股價反彈,中概股回暖對京東而言也是有利的外部因素。”
2015年,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京東的商城業務早就已經賺錢了,只是目前賺的錢還很少,“但是終究有一天,我們商城的盈利能力會越來越強,當盈利的業務越來越多,虧損的業務越來越少,盈利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不過,京東如今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在盈利持續性和業務擴張性上找到平衡點。業內人士稱,如果不出現大規模的新業務投入,京東接下來盈利還是可期的,“規模持續增大,邊際成本在下滑,加上各項收費在提升,京東到收割期了。”
與此同時,京東正謀求摘掉“零售企業”的帽子,先是宣布京東金融業務將獨立,隨后又正式組建了京東物流子集團,京東保險、京東云、京東智能和海外業務也都有戰略布局。不過,這些新業務才剛剛起步。其財報數據顯示,2015財年京東電商業務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依然高達98.5%。
“京東從本身來講還是一家電商公司,金融和物流有機會成功,但需要時間。”因此,京東想保持盈利狀態依然有一定挑戰,“新業務需要投入的也不少,從短期來看,京東不會實現大規模盈利。”
據業內人士表示,京東想走亞馬遜的“技術驅動”路線,但技術上的能力明顯欠缺。接下來的三年,除電商外,京東的業務重點依然是金融和物流。
百度“如履薄冰”
“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處在變化最莫測的行業,技術的變革、資本的無情流動、消費者面對越發多元化選擇時的不穩定,都讓我們這家年輕的公司終日干干,如履薄冰。”12年前,李彥宏寫給員工的內部郵件,或許正是此刻百度的寫照。
與風頭正盛的京東、市值不斷沖破紀錄的騰訊、阿里相比,過去一年,百度經歷了百度貼吧、“魏則西”等風波,兩名副總裁王湛、李明遠也相繼離職,還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凈利下滑。
據數據顯示,百度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凈利潤17.7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0.6%。
一方面,來自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百度對AI的持續投入加大。今年Q1財報顯示,百度研發費用28.35億元,同比增長34.9%。
據了解,2年前就在O2O如火如荼之時,百度曾豪言“賬上還有500多億現金,先拿200億來把糯米做好”。
但一年后,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人工智能等領域,燒錢的O2O不僅未沖破既有格局,還屢陷“賣身”傳聞。
可以看到的是,微軟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在2017年1月上任后,不僅裁撤了醫療事業部和游戲業務,并快速整合人工智能團隊。誕生的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打通了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生態,并拉來了不少智能硬件、汽車廠商為百度積累數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尋找落地場景。
在百度內部,李彥宏評價陸奇“工作極其玩命,上上下下有口皆碑”。不過,擺在陸奇面前的挑戰并不少:首先,作為“空降”高管,陸奇在一眾百度管理層中如何服眾。其次,過去一年風波不斷,與阿里、騰訊拉大市值差距的百度,如何穩定軍心尋找未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在科技巨頭紛紛挖角人工智能人才的今天,包括百度在內也面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如何建立一個優秀的創新體系,并且通過管理與激勵機制留住優秀人才?
BAT格局正在改變,誰最有可能“上位”?
短短幾年時間,BAT三巨頭的市值早已悄然變化。
2011年3月,騰訊的市值(446億美元)被百度(462.04億美元)超越,這在當時,是近5年來中國互聯網第一頭銜首次易主。
不過,伴隨著微信的價值被認可,截至2012年底,騰訊的市值直逼600億美元,而百度則回到了350億美元左右。
到了2014年,小米估值超過400億美元。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曾預測:“兩年小米市值超越B,后年基本追到A的千億量級,最有機會PK企鵝,將來的互聯網格局不再是BAT,而是ATM。”
而在過去一年里,網易和京東的市值逐漸逼近,并不斷縮小與百度的差距。
進入2017年,騰訊和阿里的市值屢創新高,而百度卻依舊在600億美元附近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第一季度盈利為1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同期百度營收169億人民幣。這意味著,照此增長速度,騰訊單季凈利將很快超過百度的單季營收。
根據美團點評CEO王興表示,TMD都有機會,但都不會短期發生。但他也直言不諱地說:“B和AT不是一個量級。”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中國互聯網將呈現“兩超多強”的冷戰格局:AT是5000億美元的巨頭,而百度、京東、小米、滴滴、美團、網易是“多強”,“多強”的玩家里面有機會出現第二梯隊的千億美元市值公司。
但不可否認的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仍不可低估。
此外,據了解,在2016年,華為就明確提出了行業正在進入“+智能”的時代,在互聯網進入人工智能主導的下半場中,BAT格局或有向BATH轉變的趨勢。
? (本文部分內容轉自新浪科技)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房地產策劃代理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房地產策劃代理行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電子陶瓷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