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社部和財政部發布的新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2016年記賬利率從往年平均2%-3%的水平統一大幅提升至8.31%,提升幅度普遍在200%左右,高于當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對此,業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評價聲音,部分專家認為這將明顯增加目前已經規模龐大的個人賬戶“空賬”規模,或給養老金資金池帶來更大的支付壓力,但也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次“大動作”調整背后是有著對工資增長率、目標替代率等參數支撐,不等于實際利率,是從周期的角度長期測算的結果,不用過于悲觀。
養老金個人賬戶利率“并軌”
按照我國現行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賬戶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種,后者包含個人所繳費用(即繳費基數的8%),而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計算參保者未來領取養老金的主要參數,決定著每年這部分資金的收入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中,山東省為4.25%;遼寧省為2.76%;上海市、貴州省為2.75%;廣東省為2.12%;安徽省為1.62%;湖北省則為1.5%。雖然地方制定的利率大多還是維持在2%-3%之間,但部分城市間利率水平已經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按照人社部辦公廳和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公布2016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等參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 除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8.31%;2014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5%。這意味著,這項直接關系到人們退休后領取多少退休金的重要指標將發生巨大變化,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利率如果維持最新確定的水平的話,收益將較以往出現明顯增加。
不過,對于大多數城鎮職工來說,每個月從個人工資中扣除和所在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本應如實進入自己的賬戶,然而,隨著養老金支付壓力陡增,越來越多的職工只能看到架在“空賬”上的數字變化,直到退休領養老金時,這筆錢才會被“還”回來。
因此,在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前提下,記賬利率面臨十分矛盾和糾結的兩條出路:維持過去20年的低收益率,確保養老金資金池安全的同時減少人們養老金收入;抑或是提高個人收入,維持更廣泛的社會公平,但對養老保險收支平衡形成更大壓力。
“原本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是由省級相關主管部門發布,原則上是不低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不過,到后期確實出現了指導參數和記賬利率層次不齊的情況。”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介紹道。
養老金激勵機制漸現
在業內看來,從2%-3%到8.31%,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巨變”的背后相關部門是有著多層次考慮的。
根據人社部、財政部4月披露的《統一和規范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統一和規范記賬利率的基本原則,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將統一確定。而且要增強制度的激勵作用,即業界長期呼吁的“多繳多得、少繳少得”,引導參保人員積極參保和足額繳費。此外,利率要保證合理待遇水平,保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合理的替代率水平,保障參保人員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明確,記賬利率應主要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和基金平衡狀況等因素研究確定,并通過合理的系數進行調整。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每年由國家統一公布。“其實這從側面說明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計算方法是兼顧考慮工資增長和基金收支情況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表示。
在褚福靈看來,本次記賬利率調整背后的用意包括填補以前利率偏低等因素,“而且每年公布的記賬利率并非實際利率,應該是根據周期計算,反應的是個人賬戶的長期收益”。褚福靈直言,我國首次公布統一利率可能還包含了“強心劑”的作用,在部分觀點對于養老保險收益相對悲觀的情況下提振社會信心。“過去,不少人長期秉持著多繳養老保險‘不劃算’的觀點,總愿意只繳最低限額,盡可能地減少個人繳費額度,而在利率大幅提高后,以前現收現付制隱含的利率更加顯性化,讓繳費成為了另一種投資形式,完善多繳多得機制。”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由國家統一公布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還向社會釋放了一個信號,即未來個人基本養老金收入是與我國經濟、人口、老齡化變化情況密切相關的,沖擊了此前設立的名義賬戶無法反映社會經濟變化的軟肋,讓人們在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時,共同承擔經濟下行風險。
個人賬戶去留爭議待解
新政紅利持續釋放,但養老金大規模空賬的風險也是決策者必須要直視的問題。
去年9月,人社部就曾引用多家機構發布的《中國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分析稱,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財務不可持續的問題十分尖銳,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規模越來越大,接近3.6萬億元,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現象凸顯。《報告》直言,如果中國不對制度做任何變革,2015-2050年,年度收支缺口將從1536億元擴大到20.76萬億元。
因此,在本次人社部首次公布統一記賬利率之后,不少專家擔憂地表示這將大大增加“空賬”運行規模,增加養老金資金池的支出風險,“空賬是制度的負債,高計息則意味著負債規模會加速增大,空賬規模也會加速增大,這對于制度的可持續性來說是不利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表示。
在此基礎上,業界甚至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是否應繼續存在出現了分歧。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曾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中提出,個人賬戶的私有產權屬性是個人擁有的投資選擇權的基礎。從產權視角看,養老金個人賬戶屬于私有產權,是一種排他性的產權安排,這對于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義。產權排他性的使用權和轉讓權使得產權最終會被轉移到那些能夠最有效使用它們的人手中,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市場化管理的模式是個人賬戶基金管理的最優選擇,確立個人賬戶的私有財產性質,也要賦予個人賬戶管理權和監督權,才能提高養老基金的運營效率。
還有專家表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是我國對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項重要創新,雖然由于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的過程中轉軌成本未能得到有效化解,“混賬”管理導致了個人賬戶空賬現象,但這并不是個人賬戶制度本身的問題。
為徹底解決問題,有觀點建議我國應建立二元的城鎮就業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賬分離,建立個人自愿性養老儲蓄賬戶;改革參量,改善制度財務狀況和退休金水平;完善多支柱的城鎮就業人口老年收入保障制度以真正實現老年收入的充足保障與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人用狂犬病疫苗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人用狂犬病疫苗行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