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置身于中國的一線城市,你會發現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其現代化程度不輸給任何一個國際都市。同時我國工商業、IT業的水平也足可以媲美歐美。
可是當我們來到中國的鄉村,這里卻是另一番場景:經濟落后、人情社會、空心村等等。在中國城市接近歐美的同時,中國的鄉村卻跟發達國家的鄉村相差甚遠。
我們的農業落后發達國家很多。我們的農產品經常滯銷;我們沒有幾個像樣的農產品品牌(同樣的獼猴桃,新西蘭的佳沛可以是國產價格的十倍);跟國外規模化農業比沒有任何成本優勢(比如即將再度入華的美國牛肉出廠價在10元一斤)。
01
落后,也是機遇
落后從另一個角度看,那就是巨大的發展機遇,因為落后的差距就是成長的空間。
雖然我們可以大致量化農業市場的份額,但是整個鄉村的發展空間同城鎮化幾乎是同量級的。
但是在覬覦這個市場的同時,我們要先看清楚農業及鄉村的現狀,分析造成落后的原因,深入探尋未來的趨勢,這樣才能真正抓住中國農業投資的機遇。
1、現狀以及原因
我國耕地面積20.25億畝,但是人均耕地面積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國鄉村人口約6億,農戶均耕地面積約3.4畝。在現有的土地流轉制度下,我國農業的基本生產單位主要是中小農戶。
中小農戶并不見得就落后,落后的是大部分中小農戶分散經營而且農技農法落后。從事生產的多為老人,年輕勞動力少,具備新興技能的農戶少,生產很少有整體規劃,很少有協作和交流。
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大多數是“綠色革命”以來的石油化學農業,即主要依賴農藥化肥規模單一種植的農業模式。而這種化學工業農業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在這樣的基礎上,優質的農產品就少,經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而優秀的農企也很少,更缺少像越光、佳沛、新奇士這樣的農產品品牌。
(中國農村/農業現狀及其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原因和現狀是復雜的網絡結構,很多情況下互為因果,這種狀況是不能用MECE原則來分析的。)
造成現狀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有兩個因素或許是核心。
第一是現行的土地制度。
新中國的農村土地制度經歷了從私有制,到人民公社公有制,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土地流轉,再到現在的三權分置的演變的過程。
農業不像工商業或IT業,農業是長期投資,而且跟土地結合緊密,不是說搬場就搬場的,特別是發展生態農業,僅土壤改良就需要1-5年的時間。同時在沒有長期意識的前提下,租用農戶自然會采取掠奪式的生產方式,挖空了土地資源,破壞了土壤和環境。
第二是石油化學工業農業模式。
當今世界主流的農業模式是石油化學農業,這個模式有兩大特點。第一,在物質和能量輸入上跟石油掛鉤,農機的運作靠石油,農藥化肥靠石油;第二是靠大規模單一種植來提高生產效率。
最適合這種模式的是美國,因為石油是跟美元掛鉤的,同時美國有大面積的農場,而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是大公司。這種模式,我們自然比不過美國。
石油化學農業模式在早期為農業增產,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包括解決我國溫飽問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這種模式的諸多弊端遭到了社會各界的詬病。
石油化學農業模式注重的是產量和生產效率,卻在產品品質,隱性饑餓,環境等方面有諸多問題。
可以說,石油化學農業在早期對我國糧食增產解決溫飽做出了貢獻,但是并沒有讓我們的農業及農產品有國際競爭力,同時又造成了土壤和環境的污染,產品品質下滑等多方面問題。
制度制約,模式落后等等諸多原因造成了我國農業和鄉村落后的局面。
02
趨勢與機遇
落后就意味著成長空間,就意味著機遇。我們從幾個方面做假設,如果這些假設成立,那么農業領域有著多少的成長空間呢?
A)擴大規模,尋求經濟規模(EconomiesofScale)來降低成本。這個規模可以在產前,產中和產后。這將會帶來諸多環節的成本降低。
B)生態農業技術可以提高綜合產出。比如稻間鴨,可以在水稻不減產的情況下增加鴨子和鴨蛋等的產出;比如果林養雞,可以在果林不減產的情況下增加雞和雞蛋的產出。
C)精準/智能農業技術可以提高產出,降低成本,提升品質。比如精準土壤探測+復合肥改良土壤,可以最低成本增強土壤肥力,增加綜合產出,提升產品品質。
D)生物農業技術可以讓育種更加精準,減少成本和縮短時間;生物技術還可以讓C3光合作用變成C4光合作用,提高太陽能轉換率;生物技術還可以讓不具備固氮功能的植物可以固氮。
E)農業領域也會出現BAT這樣的新興互聯網公司。
F)農產品品質提升,物流冷鏈技術進步,消費升級,將會造就農產品品牌化的黃金時代。
上面幾項中,任何一項都可以給行業帶來至少10%的增長,有的甚至是成倍的增長。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上面我們看到的還都是狹義的農業。
一個農業系統的產出不僅僅是農產品,這個系統可以兼具美景、兼具教育的功能,同時提供多元化的產出。
當我們把基礎農業生產搞好了,環境搞好了,自然而然的可以發展一產帶動二產、三產的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就發展起來了。有了田園綜合體的產業基礎,可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新的鄉鎮建設也就發展起來了。
這兩者的發展空間跟我們的城鎮化建設幾乎是同一個量級的。這可以說是廣義上農業發展帶給我們的機會。
市場和機遇是在那里的,但是有兩個重要因素決定這個市場和機遇成熟的時機,這兩個因素就是土地制度和農業模式。
A:土地制度的趨勢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始終在不斷的改革中演進,盡管學界及業界關于農地應該公有制還是私有制存在爭論,但是土地制度朝著更有利于農業經營者長期穩定發展的方向演進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須的。
B:農業模式的轉變
目前農業的主流模式依然是石油化學農業,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實際的農業生產。但是這個狀況正在發生質的轉變,未來農業的方向是生態農業和生物農業。
盡管主流學術界質疑生態農業的產量低和成本高,認為生態農業無法滿足2050年人口達到90億時面臨的糧食危機。
如果從這兩個系統看,倡導生態循環、物種多樣性和輪種的生態農業肯定比化學農業有優勢,不管是是物質循環的效率還是能量轉化的轉化率。
(圖片對比:石油化學農業VS生態農業的全面對比,文章發表于自然雜志,15221(2016))
而目前生態農業的產量低和成本高主要是因為現代生態農業(傳統生態農業即古代農業有幾千年的歷史)只有短短數十年的歷史,基礎理論不完備,而且相應的技術不完善。
03
四大板塊
方向是確定的,趨勢是必然的。下面我們從具體的四個板塊看都有那些機遇。
板塊一:土地資源
跟土地相關的,有兩個投資領域:土地流轉市場及相關服務。
A:土地流轉市場(50萬億-?)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市場潛力的行業。我國農業用地96.8億畝,其中耕地20.27億畝、園地2.16億畝、林地37.96億畝、牧草地32.9億畝。
流轉之后,這些土地的價值是多少呢?以20億畝耕地來說,按目前每年¥500/畝的流轉租金,每年就有1萬億的租金市場,如果按照目前30-50年的承包使用權,那就是30-50萬億的市場價值。
如果再算上園地、林地、牧草地,也都是萬億以上的市場價值。這些還沒有包括宅基地市場。
從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的有三類主體:鄉鎮土地流轉中心,土地經紀人和土地流轉電商。
未來交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模式將會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土地流轉O2O電商。
投資土地流轉電商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方向。目前國內土地流轉電商有十多家,真正活躍的在5家以內,未來或許會在競爭和兼并后存活下3家。
各個跟電商合作的線下流轉綜合服務中心同樣具備投資價值。這個行業的風險一方面來自政策的不明朗,另一方面來自土地流轉交易的特殊性質。
B:相關服務市場(千億)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發展帶動了相關服務市場的發展。涉及土地流轉相關的服務主要有:土地測評服務,土壤測評服務,農地評估服務,交易法務服務,土地金融服務,農業規劃服務和農莊規劃服務等。
鑒于一般行業的服務市場份額會占整體市場的10%左右,因此涉及農地流轉的服務市場會在千億左右(按照一年租金市場計算)。
但是,盡管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鑒于整體土地流轉市場也是在起步之中,服務市場只有在主題市場成熟后才會有真正的發展。
目前各種想法服務大都是跟隨土地流轉交易做增值服務,未能形成規模性的專業服務產業。
板塊二:農業技術/模式(千億)
生態農業、智能/精準農業、生物農業這三類農業模式/技術將會為具體的農業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和提升品質。
我國農業總產值在10萬億元,那么在此基礎上的增產、降成本和提升品質每年可以有約10%的空間,因此在模式轉變和技術提升上有千億近萬億的市場規模。
我們來具體看下每種農業模式/技術具體的創新領域。
A: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的本質是讓農業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效率更高,以及對外部能源利用的轉化率更高。
生態農業的常見應用:
1.作物輪作:通過作物輪作為作物提供持續的養分,同時打破病害、蟲害和雜草的生命周期。
2.混種:兩種以上的農作物混種系統,通過足夠的空間上的接近,不同作物之間進行互補或者競爭,從而增加產出。
3.林下農業:在樹林或果林下種植一年生作物,同時也可以養殖禽畜等動物。通過這樣增強多樣物種見的互補。(樸門農業中的食物森林)
4.作物覆蓋:在果林下用豆科或其他一年生作物覆蓋,通過這個來增強土壤肥力,通過生物控制來防止蟲害(培養天敵或者驅蟲、吸蟲),同時調整果林的小氣候。
5.種養結合:種植養殖結合可以最大化生物質的產出和優化生物質的循環。
6.循環裝置:堆肥技術,秸稈處理技術,等等。
7.生態土壤改良:生態防蟲條帶。
8.生態設計代替工業設計:比如免灌溉設計,比如長短根系搭配種植設計。
在生態農業方面的投資,一是尋找那些提供專項生態農業技術服務的企業;二是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的企業或農莊。
此領域投資需要注意的風險:要注意生態農業技術在不同外部環境下如何調整;各項技術要有科學的理論依據,拒絕玄學或哲學作為理論依據;專項技術要具備可操作性,不可以用提高生產成本和降低產量為代價,因為成熟的生態農業技術應該跟石油化學農業相比成本和產量相差不多。
B:智能/精準農業
智能/精準農業是借助現在的科技手段,結合農藝學,來為我們的農作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產出。
智能/精準農業前端是各種智能探測裝置,包括無人機、攝像頭、衛星、田間探測裝置、智能穿戴(禽畜)等獲取農田的實施數據(包括圖像)。
這些數據上傳到云終端服務器,然后通過人工智能對這些數據(包括圖像)進行機器學習,農業和人工智能專家會設計不同的算法模型。
經過人工智能的辨別,這些原始的數據就變成了有效的信息,比如哪里的莊家生病了,得了什么病,哪里缺水了,哪里的果子快熟了可以采摘了,哪個牛沒有吃飽等等。
變成有用信息之后,在發指令給智能操作終端,完成操作,比如,按照最優化的方案進行補水補肥,讓智能機器人去采摘水果,用無人機精準的打藥等等。
我國智能/精準農業剛剛在起步階段,投資智能農業和精準農業最重要的標準是該技術的成熟度,可提升空間,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的適應度,以及計算具體的投入產出比。
C:生物農業
生物農業有多種定義,我們這里指的是微生物農業。在農業領域,微生物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這意味著更多的機遇。
微生物及微生物組在農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環境方面:微生物可以修復土壤,恢復土壤活力,減少重金屬污染,而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微生物還可以凈化水質,清除空氣中有毒氣體。
農作物生長:微生物可以促進農作物吸收營養物質,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免疫力。這些都不會像化學藥劑和激素那樣污染環境和農產品。
除草和殺蟲:微生物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都可以有效的除草、殺蟲殺菌,而且不會對害蟲的天敵產生威脅,不污染環境和農作物。
養殖業:微生物發酵可以把很多農業廢料變成家畜的飼料,比如秸稈就經微生物發酵變成優質飼料,此技術改變了畜牧業耗糧的特征。
有機肥:微生物有機肥是有機肥的一大進步,比化肥、精致有機肥、農家肥等有著諸多優點。
投資微生物農業有著很高的技術門檻,因為我們對自然界的微生物認知太過于狹小,即便是新一代的基因測序技術也無法全面破解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投資微生物農業同樣需要看該技術在不同環境下的成熟度,因為很多微生物發揮作用是特定的微環境之下的。
板塊三:企業、品牌與市場
土地和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農產品,那么我們再來看看農產品的品牌與市場以及農業企業方面有哪些機會。
新農企(百億-千億)
中國的農企正在從一個時代跨越到另一個時代,這兩個時代環境大為不同,不同的時代背景將造就不同特色的農企。
我國A股農業上市公司有35家,總市值約數千億;新三板農業企業76家,總市值403億。投資新農企,未來十年的增值空間在百億至千億的規模。
農產品品牌化
我國農產品正在面臨一個品牌化的黃金時期。
(圖示:農產品品牌的演進與升級)
隨著農業的升級,產品的升級以及消費的升級,農產品將會開啟一個品牌化的黃金時期。更多的農產品將會由區域品牌、廠商品牌上升至渠道品牌和消費品牌。
品牌有品牌價值,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同樣可以很高。比如美國的新奇士除了年銷售額達10億美元外,新奇士品牌的無形資產也高達10億美元。相信,中國農業的各行各業也會出現新奇士這樣的企業和品牌。
農產品電商(千億)
我國農產品每年有數萬億左右的交易額(2016年約5萬億),農產品電商的滲透率在3%左右,預計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的市場可以達到5000億的規模。
板塊四:廣義農業
田園綜合體,新鄉村建設
基礎農業搞好了,可以在此基礎之上開展二產和三產,這就是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搞好了,就可以發展周邊配套工商業、金融業、教育醫療和服務業等,也就是新鄉村建設,或者再大一點就是現在常說的特色小鎮。
田園綜合體和鄉村建設為代表的廣義農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這里面既有農業的增長,相關二產三產的增長,以及土地的升值。雖然增長空間巨大,但是投資田園綜合體和小鎮建設卻風險更大,這里面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由于農村土地在半市場化時存在巨大的價值洼池,很多綜合農業項目都是借農業的名義來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即便農業做的不好,也可以從這個價值洼池中盈利。
但是,這是一種短時的行為,因為從土地升值得到的是賬面上的增值,這個增值可能會是3-5年,但是之后,如果項目沒有形成穩定的基礎產業支撐,無法發展配套產業,沒有發展就業,價值洼池也就被慢慢稀釋了。
所以,綜合農業項目開發,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基礎農業要搞好,二是形成內生增長。
搞好基礎農業在板塊二、三里面提到了。那我們說下內生增長。
農業綜合項目通過休閑旅游等方式吸引都市人群前往消費,這是通過外來方式增長收入,但是休閑旅游是短暫的非長期的。要形成長期的穩定增長,需要形成讓非農人口下鄉置業和創業的環境,形成穩定的非農經濟。
如何形成這樣的環境,關鍵是形成相對都市的比較優勢,比如: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新鮮健康的食物,針對兒童的自然教育等。
如果這些都做好了,農業投資也就顯示出真正的意義。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水砂紙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
中研普華通過對特種油品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特種油品
防腐涂料,一般分為常規防腐涂料和重防腐涂料,是油漆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