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15時,山西大學博雅報告廳已經擠滿了學生。15時30分,演講正式開始。李彥宏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百度目前在人工智能發展領域取得的成就,并就“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一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他的演講讓大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技術的力量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未來,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擁抱AI時代并完善個人職業規劃。
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李彥宏說,過去的世界都與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過去40年世界經濟增長主要靠IT技術創新推動,搜索引擎是過去20年整個互聯網技術或者IT技術創新的基石,是最大的推動力。然而,“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李彥宏表示。
如今,全球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國、美國、英國等少數國家,華人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有著突出表現。李彥宏在演講中說道,“現在全球有關AI論文的作者,華人占43%,專利申請增長速度非常快。”作為率先開始人工智能研發的企業,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超過2000項,國外專利申請數百項,技術內容涉及語言識別、圖像識別、用戶畫像、自動駕駛、云計算等。
李彥宏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受到世界的重視,不僅華人占據AI科研半壁江山,而且中國的AI領域人才培養顯示出中青年人才占比高和學歷高的“兩高”潛力。“去年一年,百度申請的AI相關專利,比日本整個國家一年的專利數目還要多。”李彥宏說。
當無人駕駛汽車成為主流,經濟意義、社會意義都非常大
談及前幾日乘坐完無人駕駛車的感受,李彥宏表示,無人車會對現有的社會秩序產生相當大的顛覆性,“前兩天我坐無人車在北京五環上跑了一下,引起了很大爭議。汽車產業占我國GDP的六分之一,是一個很大的產業。當無人駕駛的技術成熟之后,一定比人類司機要更安全。”李彥宏對無人車上五環引發輿論熱議做出回應。
當前,世界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發力布局無人駕駛技術,業界相關人士分析,到2025年無人汽車將具備相當的市場規模。由于無人車的制造優先原則即“保證用車者安全”,這意味著無人駕駛車在行駛中會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率和致死率,最大程度地保障車內人的安全。
李彥宏說,現在國內每天因汽車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不在少數,但有了無人駕駛汽車,這些事故就可以避免。他表示:“有一天,當無人車真的變成主流時,基本上大多數人的生命就可以保留住,無論經濟意義還是社會意義都是非常大的。”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更有創意的人才,更多跨界人才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思維?”報告會現場,李彥宏提出這樣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互聯網公司只做軟件,不做硬件。但在AI時代,李彥宏認為互聯網公司必須更多思考“軟硬結合”,“就像無人駕駛汽車不可能沒有硬件,沒有輪子”。
近年來,百度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動作不斷,成立度秘事業部、開放無人駕駛平臺Apollo,同時積極與小魚在家、海爾、美的等巨頭展開合作,將“軟硬結合”思維貫徹到底。
在演講中,李彥宏提到,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與人能交流,但人與物不能交流。互聯網的出現提高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將徹底解決人與萬物的溝通問題。在李彥宏看來,“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改變更加根本,互聯網是提升效率,人工智能是變不可能為可能”。
當人工智能已從“下一幕”的將來時變成“這一幕”的現在進行時,無論是企業、從業者或是在校學生,都應該將思維模式及時調轉至“AI頻道”,借勢新技術浪潮奔涌而上,獲取新時代的入場券。
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更有創意的人才,在創意方面計算機不擅長,也需要更多跨界的人才。”他舉例說,所謂“跨界”,就是雖然你很了解醫療產業,但并不了解人工智能技術能做什么,所以無法改變醫療產業,或者雖然你很了解人工智能技術,但不了解醫學所遇到的問題,于是也做不了什么,而跨界的人才對兩個領域都有了解,就能夠做出很多創新。
現今,隨著AI的井噴式爆發,技術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突破學科邊界的跨界人才,在AI時代更容易創造出新的價值。李彥宏提到,中國AI人才方面中青年占比和高學歷占比都高于美國,要想繼續保持領先,就要努力培養AI時代需要的人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跨界思考,培養綜合能力。
李彥宏同時認為,在跨界的過程中,開放很重要,“數據越開放、越交換,積累的就越多。利用數據的共享,技術就可以迅速提升。”
在李彥宏剛剛出版的《智能革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去遇見那個智能時代的你。”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保持開放的態度擁抱AI時,那么,向全世界展現人工智能創新的“中國速度”也就為時不遠了。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植物提取物一直以來在我國醫藥外貿中劃歸中藥類產品,而
目前,在歐美國家以及日本與韓國,真空絕熱板這類高效絕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開發涉及材料、化學、機械、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