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注國內市場卻最終喪失先機
在不久前,ofo小黃車和摩拜先后完成新一輪融資,雙方都開啟了新的故事:物聯網和國際化。但是在這背后還有另外一個故事,那就是中國的共享單車遠未到飽和,三四線城市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無論是摩拜還是ofo小黃車都對外強調要加速向市場投放單車,背后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爭奪既有的存量市場。
但在搶奪國內市場的時候,ofo還面臨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在單車投放速度和智能鎖更換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我們知道智能鎖的增加這會很大程度上增加ofo小黃車單車造價成本,而ofo小黃車又一直是憑借低成本單車的速度優勢占領市場,這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了較為嚴重的沖突。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雖然ofo小黃車和摩拜都在講國際化的故事,很大程度上ofo小黃車的國際化還先于摩拜,但國內市場過于復雜的環境卻正在給ofo小黃車不斷帶來挑戰。現階段的ofo小黃車很大程度上只能將更多重心放在國內市場。
2、誕生于國內卻拋棄了出境游客
談到國際化,BAT或許是中國最早出海的互聯網企業了,三大巨頭雖然在海外進行了一系列并購投資,但在實際擴張的過程中,他們卻紛紛選擇將第一步瞄準了出境游客,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在很多國家建設線下的消費場景,其很大程度上瞄準的就是中國龐大的出境需求。
根據早前攜程旅游發布的《2017暑期出境游排行榜》顯示,今年夏天就將有超過3000萬中國游客出境游,每年中國出境游人數更是超過1.5億次。而這其中亞洲占據出境旅游目的地89.5%,新加坡作為熱門旅游城市每年自然會有大量的中國人來到這座花園城市。
在實地體驗共享單車過程中,ofo小黃車必須要下載國際版App,而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綁定當地人的身份信息以及銀行卡。對比摩拜則打通了海外和國內版本,用戶直接借助微信掃碼激活小程序就可以完成解鎖。ofo小黃車的使用門檻過高,這一定程度上讓來到新加坡的中國游客望而卻步。
經歷了中國市場的教育,去新加坡旅游的中國游客早已習慣了共享單車的出行方式,但ofo小黃車沒有在數據上進行打通,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3、智能化管理仍然ofo的一道坎
無論是oBike還是摩拜,兩大平臺和ofo小黃車最大區別主要有兩點:單車質量和智能鎖。眾所周知,ofo小黃車雖然一直在強調自己也是智能鎖,但缺乏雙向通信功能這一致命缺陷仍然給ofo小黃車帶來了一定程度上運營管理的混亂。
智能鎖使得共享單車平臺能夠通過對用戶用車行為以及單車本身GPS電子鎖記錄數據的分析,實現更好的運營調配,以及車輛投放,從而實現智能化運營。但缺乏這些功能的ofo小黃車,單車一旦投向市場就面臨無法管理調度的問題。
事實上,新加坡媒體的相關報道或許也說明了一些問題。不久前的6月18日,新加坡海峽時報在一篇報道中表示,ofo小黃車因其自行車在公共場所亂停亂放,造成市容混亂,最終被新加坡道路運輸管理局(LTA)扣押。而早在今年3月,ofo在新加坡試運營期間,《聯合早報》就曾披露,ofo匆忙進入新加坡市場后,導致單車停放處出現了擁擠現象,ofo亂停車現象頻頻出現。
而單車質量差則是在新加坡市場壓垮ofo小黃車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新加坡城市主要道路上還沒有非機動車專用行車道,包括共享單車用戶在內的絕大部分自行車騎手都在使用人行道,這本身就會給行人的安全帶來很多隱患。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公共設施本身使用率就極高,而這也意味著有很大的損害可能性。ofo需要向中國市場一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運營,但新加坡卻是一個人力成本極高的城市。
其實共享單車在海外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還是如何迎合當地的法律法規,例如在美國一些地方騎車人必須佩戴頭盔等護具,且自行車需配備有照明燈等。ofo在新加坡市場的率先退場則給想在海外市場躍躍欲試的中國共享單車玩家敲響了一記警鐘:海外也一樣不歡迎沒有創新的簡單復制。出海之前,還是要先把內功練好。在中國,ofo或許還可以利用資本驅動模式,在沒有技術的前提下低成本快速擴張,獲得市場數量暫時的領先。但這種模式生硬的復到海外,很有可能會被當地用戶、政府所排斥。入鄉就要隨俗,這是國際化的“密鑰”。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卷鋁涂料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跟團游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
植物提取物一直以來在我國醫藥外貿中劃歸中藥類產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