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參觀清北有多難:清華凌晨就有人排隊,北大結束參觀仍排長隊”“游客藏身快遞車中‘偷渡’進清北”等新聞連日發酵,每逢暑期游客參觀清華、北大等名校“門難進”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加快教育均等化 ?讓“清華、北大”之門不再堵
清華、北大不僅難考,如今也難“進”。
隨著“參觀清北有多難:清華凌晨就有人排隊,北大結束參觀仍排長隊”“游客藏身快遞車中‘偷渡’進清北”等新聞連日發酵,每逢暑期游客參觀清華、北大等名校“門難進”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代表,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是家長和學生眼中的“圣地”。通過參觀大學,參觀者可以親身感受名校文化,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尤其是一些將要高考的學子,參觀高校帶來的直觀感受,遠比黑板上“奮戰一夏、清華北大”的空洞口號來得實際。
清華北大也并不反對游客的參觀。校園的開放性和自由度,是判斷一所大學水準的重要標準,不設圍墻早已成為發達國家大學的共識。一所高校,本應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向社會,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生活的前提下,對外開放,并無不妥。
不過,近年來,“開門迎客”的高校儼然滿足不了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游客,一些高校采取了限時限人等管理手段,“限流令”一出,便引發爭議。日前,媒體曝出的一家四口為一睹名校風采竟藏身快遞車“偷渡”進清華,更是引起一片嘩然。
其實,這樣的新聞并不罕見。由于資源稀缺,在清華、北大校園附近,甚至集結了一批五花八門幫助游客“偷渡”進校園的商家,他們不僅有組織、有團體,而且還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
大批趨之若鶩的游客與高校規定的“預約制”形成了矛盾的爆發點,催生了不合理的產業鏈。參觀名校本是家長帶孩子感受高校文化底蘊,起正面影響,激勵教育的作用,但最終為達目的偷偷摸摸、投機取巧、教孩子漠視規則、花錢走捷徑,這樣的“言傳身教”恐怕會適得其反。
或望子成龍,或仰慕名校,社會大眾想去感受名校氛圍,這種心態無可厚非。名校并非旅游景點,且容量有限,制定限客措施亦屬無奈之舉。
看似無解的矛盾,其根本癥結還在于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向往。眾所周知,優質教育資源往往集中在名校里,名校有著良好的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優秀的師資力量、科學的管理水平,并且通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良好的校風,從而贏得了社會美譽。也正因如此,名校成為了學生和家長最向往的地方。
正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名校的精髓不在于建筑與環境,而在于其精神與底蘊,以及學校擁有的優質資源。因此,與其想方設法拓寬名校大門,不如營造更為公平的教育環境,加快實現教育資源的全國均等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實現優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共同取向。只有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名校之門才不會再堵。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早教“搶跑”之風不可長 一種病態的教育方式早教“搶跑”之風不可長“你家孩子報了什么培訓班?”這樣的問題在家長中5...
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門發通知:堅決查處以“招聘”為名的一批傳銷組織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門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嚴厲...
我國機器視覺系集成和設備制造一直是國內企業的著力點,但無論是在軟件算法,還是在硬件成本上,我國都沒有占據優勢。...
高職教育現狀僅18%財政投入 高職院校亟須與普通高校“同等地位”“高職的現狀可概括為:發展自信缺失,內涵尚需提升...
作業幫完成C輪融資:H Capital領投 融資額度創行業紀錄 8月14日,K12在線教育品牌作業幫宣布完成1.5億美元的C輪融H...
教材被指貶中崇洋近日,部分學生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就多地小學使用的語文教材提出質疑,認為“數十篇課文存在貶中崇洋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