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叫《二十二》的紀錄片刷爆了朋友圈。這些刷屏者不再只是業內人士,更多是來自普通電影觀眾們的“自來水”。上映第三天,票房單日突破2500萬,創下紀錄片單日票房的新高。上映三天,票房累計4270.5萬元。
近期,一部名叫《二十二》的紀錄片刷爆了朋友圈。這些刷屏者不再只是業內人士,更多是來自普通電影觀眾們的“自來水”。上映第三天,票房單日突破2500萬,創下紀錄片單日票房的新高。上映三天,票房累計4270.5萬元。
紀錄片《二十二》上映當天(8月14日)排片僅有1.5%,而到在《殺破狼·貪狼》和《破·局》兩部新片上映的今天(8月17日),排片卻逆襲到了10.2%。如此高的排片,全源自于本片極高的上座率。道哥在這部影片上映第一天的下午4點左右打開購票軟件時,發現幾家影院的黃金場或是次黃金場,均已滿座,或僅剩邊角座位。
這部“火爆”的紀錄片其實非常冷靜。鏡頭非常冷峻地對準了一群特殊的女性——日本侵華時期的“慰安婦”。而片名的“二十二”代表了影片拍攝時,幸存者的人數。直到電影上映,這個數字已經驟減成了“8”。
對于“慰安婦”這個敏感題材,《二十二》所做的并不是對歷史內幕的刨根挖底,而其單純的敘述方式正是導演最珍貴的出發點。我們僅局限在對歷史的知曉,但歷史背后的情感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體會。挖掘歷史背后的情感,有時候又會是件殘酷的事情,尤其對于本片所敘述的事件而言。
至少導演通過紀錄片告訴我們,曾經作為慰安婦的這些老人并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傷痕中的。雖然歷史虧欠了她們,但她們仍然樂觀地活在當下。其實,這也是本片想要表達的最重要的態度。這部影片的問世,讓更多人在關注到這段歷史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紀錄片這種相對小眾的類型片。
紀錄片《二十二》的豆瓣評分已經升至了9.1分,高口碑是推動起高上座率的重要因素。而對于這種現象,在上周末已經發生過了一次。
豆瓣評分8.3分的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在上周末時,上座率維持在了32%左右。最后排片從上映首日僅有的1%,穩步逆襲至2.4%(8月15日數據),首周末最終累計1094.2萬票房。這部紀錄片,由英國BBC地球影業和中國聯合拍攝。影片由100多位攝影師,拍下38個珍稀物種罕見的生活場景,組成了以“一天”為單位的自然紀錄片。
《地球:神奇的一天》的票房數據(截至8月16日)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無論從上座率還是口碑來看,這兩部的表現都屬于近期院線電影中的佼佼者。但和大部分的院線商業片相比,紀錄片在國內的市場表現依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紀錄片的春天來了?
夾縫中發芽,因為春天來了
隨著電影市場逐漸開放,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紀錄片有機會登陸國內院線。從早期年均2-3部的頻率,到今年已有6部紀錄片出現在了影院。
2016年年初,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衍生大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即使貼近中國傳統新年期間上映,但票房成績仍顯疲軟。影片最后僅以193.5萬的票房成績收關;而同樣自帶IP屬性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雖話題性遠高于《舌尖上的新年》,但因是重剪自電視版本讓許多觀眾詬病,最終票房也僅為645.8萬。
由陸川參與導演、周迅配音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以6656.9萬的刷新了紀錄片票房紀錄?!段覀冋Q生在中國》的成功讓很多業內人士曾對《地球四季》票房充滿期待。但這部同樣以動物自然為題材的紀錄片,并沒有那么好的待遇。即使影片出自名導雅克·貝漢,力邀黃曉明和蔣雯麗配音,票房卻最終連500萬都沒有達到。
對于同樣題材紀錄片的票房差距,小編采訪了業內一位發行人員,他認為兩部電影的票房和檔期有很大的關聯。《我們誕生在中國》是在暑期檔上映,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前去觀看。相反,《地球四季》的檔期就比較尷尬,選擇在了9月底上映,雖然靠近國慶檔,但是國慶檔時間不夠一部這樣的影片做長線發酵。
該業內人士所描述的現狀剛好反映在了今年上映的兩部動物題材的紀錄片身上。6月中上映的紀錄片《重返·狼群》受眾瞄準了學生群體,并依托長線放映,票房已經累積3291.2萬。而正在上映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小編在觀影中發現,周圍多是父母帶小孩前來觀看。在電影結束之后,小編隨機采訪了幾個父母,答案清一色是: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而且這類型的電影也能給他們增長見識。
相對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在受眾方面圈住了“父母—子女”這個固定群體,人文關懷題材的紀錄片則顯得有些“無助”,市場方面顯然被了“冷落”不少。
2016年上映的影片《生門》——以某醫院為背景,講述幾個孕婦在生產期間,經歷生死門的社會現實。影片鏡頭冷峻但不失溫情,不僅直面當下醫保體系,更重要的是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情感??墒牵詈笃狈績H為112.4萬元。
同樣,兩部以特定人群為對象的尋訪類紀錄片,都受到國內外電影節的肯定,但票房都沒有特別出色的成績。一部以一群愛好寫詩的打工者為背景的紀錄片《我的詩篇》,最終票房僅為314.5萬;另一部則以一群成功創業者為背景的紀錄片《內心引力》,票房只有139.2萬元,要知道,《內心引力》的上映檔期和《重返·狼群》僅差1周的時間。
《二十二》自身特殊的話題,加上馮小剛等文化名人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觀眾關注到了紀錄片,打破了原有人文關懷題材紀錄片受冷的怪圈。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兩部紀錄片被熱捧,這種現象更說明了好看的紀錄片完全不輸于劇情片,觀眾對于紀錄片的態度正在扭轉。
8月18日即將上映另一部紀錄片《鐵血殘陽——在刺刀和藩籬下》,影片以70多年前設立在沈陽的“奉天盟軍戰俘營”為切入視角,通過二戰盟軍戰俘的故事,采訪親歷者,再現他們的經歷與史料相結合,力圖通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東方主戰場的特殊關聯,構建出與眾不同的二戰全景,并將其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告訴觀眾。
這部影片的票房表現也將成為對市場又一次考驗,當然,整個市場要更健康的成長,不只是觀眾的選擇,同樣還有創作者的心態,和市場執行者們的思考。
紀錄片的生存之道
想要茁壯成長,可能無法依靠常規
當觀眾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能在大銀幕看到紀錄片,紀錄片市場也逐漸趨于健康,可是在票房方面,卻一直偏向低迷。每每上映,多以1%—2%的排片被其它院線電影“碾壓”。那么,紀錄片的院線生存之道又在何處?
相比其他影片,《二十二》的宣發就是一次反常規的行為。前期導演自掏腰包、眾籌,再加上演員張歆藝的投資,總共僅有300多萬的成本。這筆錢最后剩下用來宣發的只有80萬左右——甚至不夠一部常規院線片的物料制作——這部影片的所有視頻物料都是導演自己剪輯完成。
如同電影所想表達的東西一樣,主創和宣發團隊都不愿意以“慰安婦”為話題來進行“賣慘”,甚至前期僅靠張歆藝一人支撐口碑,直到后期才逐漸有張一山、吳剛等藝人出鏡力挺。雖然曝光力度弱,但每一次的宣傳都得到了極大的社會關注。一度有公司想加入宣傳團隊中,卻都被1500萬的保底要求給“嚇跑”了。
即使臨近上映,整個團隊的宣發模式都反其道而行之。就連檔期都選擇在了周一,對排片的預期也只有1%。但是這些“反常規”的行為,讓《二十二》一步步創造出了票房奇跡。
其實,越來越多的觀眾對紀錄片產生興趣。就當下市場而言,除了部分影迷和業內人士寄予厚望的藝術院線,“眾籌點映”和“長線放映”(通過加長放映周期的形式)是如今讓更多觀眾能看到紀錄片最見效的兩個方法。
紀錄片《我的詩篇》曾在2015年年底與格瓦拉生活網合作,進行了百城眾籌活動。小編采訪到當時深度參與該項目的負責人,他認為這樣的模式,一是可以帶動口碑,利于朋友圈傳播;二是節省宣發預算,而且能夠很好的刺激線上預售。
“大象點映”作為行業中紀錄片發行團隊的代表,曾在2015年成功地推廣了紀錄片《我的詩篇》,而如今正積極地為同為紀錄片的《搖搖晃晃的人間》進行推廣。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講述了充滿爭議的女詩人余秀華的生活,也是今年上海電影節紀錄片競賽單元唯一入圍的一部華語電影。
道哥曾在朋友圈看到一條《搖搖晃晃的人間》的觀影眾籌鏈接,就借此機會“嘗鮮”地觀看了一場影片的點映。并在映后也聯系到了這場活動的發起人,據悉,截止上周末,他已發起并完成了11場眾籌觀影活動。其實他前期只是單純的興趣愛好,參加了一次這類活動,慢慢地結識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一直到現在,自己做發起人,讓更多喜歡這些紀錄片的朋友能走進影院觀看。
除了點映以外,也有很多優質的紀錄片依靠長線放映“起死回生”。這通常是因為,此類影片因為受眾太小,在剛剛殺入市場的時候表現并不突出,就會出現1%左右的超低排片,有時甚至出現“院線也一日游”的情況。但隨著口碑的逐漸積累,這類影片往往能展現出更大的優勢。
在長線放映的影片中,《重返·狼群》算是較為成功的案例之一。影片抓住學生受眾群,將放映期從6月中旬延長至8月上旬。萬達電影也在今天宣布,在全國的萬達影城為《二十二》啟動長線放映,呼吁更多的影迷能夠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感受歷史。
對于這類“小而美”的紀錄片而言,輔助的宣發手段都在激勵著創作者的動力。正如《搖搖晃晃的人間》的導演范儉在朋友圈說到的:“樂觀點說,也許這個夏天我們會見證中國電影市場的拐點,或者是中國電影觀眾的拐點。以前相對邊緣的電影類型成為市場主流,大明星大制作不一定能讓觀眾買單,最重要的是,相當多電影觀眾愿意通過看電影來思考,而不只是娛樂。紀錄片(以及一些貌似紀錄片的劇情片)成為最大的撬動拐點的力量,紀錄片完全可以在中國電影院打動中國觀眾,甚至制造票房井噴。也許一兩部片說明不了問題,但已顯示巨大潛力。以前在歐洲北美看觀眾趨之若鶩看紀錄片(臺灣和韓國也有此景象),我以為在中國還需漫長的積累,現在也許可以稍微樂觀點。”
《地球:神奇的一天》聯合導演之一的范立欣也表示“整個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兇猛,類型片的多元化必然是趨勢”。大象點映的聯合創始人蔡慶增在采訪中提到:“紀錄片不是沒有觀眾,而是沒找到對的觀眾。”
其實當紀錄片市場越來越好,影片質量都符合“內容為王”的時代時,讓喜歡它們的觀眾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更是能更快更精準的找到它們,這或許是對紀錄片而言,最健康的生存之道。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戰狼2》創國產電影票房奇跡多位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戰狼2》是現象級影片,也是一次全民參與的文...
《戰狼2》的火爆票房,終于點燃了暑期檔。上映僅11天,就以累計34億的票房成績超越了之前的中國影視票房冠軍《美人魚8...
在深圳市南山區的一個共享辦公空間內,獨立游戲工作室“技能樹”的創始人董亮正在自己的工位上不斷地試玩著團隊開發的...
據電影專資辦數據,吳京執導電影《戰狼2》上映24天,票房正式突破50億人民幣!自超越《美人魚》以來,電影《戰狼2》在...
不可否認,諾蘭是一位能力極強的導演,他的作品《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等大多是口碑佳片。諾蘭目前...
據臺灣媒體報道,香港女星袁詠儀18日發文,“外面一直傳言,我是讓成龍大哥生氣的女星。”她近日透過曾志偉安排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