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6月,中國汽車領域海外并購的動作頗為頻繁。吉利收購沃爾沃后接手寶騰汽車。高田宣布破產后也被均勝電子收購,而大型央企恒天集團也即將成為華菱星馬的控股股東。
這個6月,中國汽車領域海外并購的動作頗為頻繁。吉利收購沃爾沃后接手寶騰汽車。高田宣布破產后也被均勝電子收購,而大型央企恒天集團也即將成為華菱星馬的控股股東。
德勤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13年起的三年中,自主品牌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已完成海外并購交易共計60宗,涉及金額1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以上。從增長趨勢來看,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增長。
“中國車企在收購剛開始時充滿熱情希望,但從并購效果上來看,大多都不理想。目前來看,東風收購PSA后市值增高,吉利收購沃爾沃也較為成功。”普華永道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彭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收購動作頻頻
實際上,中國車企海外并購案不能不提2004年的上汽并購雙龍事件,上汽集團斥資5億多美元收購韓國雙龍51.3%的股份,一舉成為其最大股東。但由于2009年雙龍汽車申請破產,上汽與雙龍的整合以失敗告終。
從汽車領域整體并購特征上來看,還未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2009年前后),并購案較多。“這與經濟形勢有關,那個時候歐美汽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處于下行周期,很多西方汽車企業在財務壓力之下,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尋找合適買家,這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車企海外并購主要是通過大公司參股的方式和收購零部件企業為主。
記者梳理發現,一些海外并購案集中發生在金融危機爆發過后。2009年北汽集團用2億美元收購了老一代薩博汽車的三個整車平臺技術,同時獲得兩個發動機系列、兩款變速箱以及79項專利。2010年,吉利用15億美元收購了沃爾沃乘用車100%股權:包括3家工廠、1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研發體系、員工體系、零部件供應鏈以及遍布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等。同年,中國北京太平洋世紀汽車有限公司用4.2億美元擁有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旗下全球轉向與傳動業務NEXTEER100%股權,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項收購活動。201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中信戴卡用2.58億歐元收購了德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凱世曼。同年,中國均勝投資集團收購了德國普瑞有限公司74.9%的股份。
2014年,東風汽車集團向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注資8億歐元,持股比例約為14%。此舉讓東風汽車與法國政府、標致家族下屬公司并列成為PSA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東風旗下的自主品牌,也可以搭載來自PSA的平臺。2015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收購了美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瀚德汽業100%股權。2017年,均勝電子又收購了高田除硝酸銨氣體發生器以外的業務。
中國車企海外并購主要是通過大公司參股的方式和收購零部件企業為主,標的主要分布在歐美國家。德勤報告指出,中國汽車企業在德美兩個汽車制造強國發起的跨境并購項目已占總體交易近四成,而兩國的并購目標均為零部件企業。從并購主體而言,零部件企業是海外收購的主力軍,涉及交易在交易總量和總額方面分別占比超出七成和八成以上。部分國內汽車零部件巨頭早已活躍于海外并購市場,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疲軟,外延式并購已成為企業實現非有機增長的重要途徑。而就并購金額而言,1億美元以下的并購交易最為集中,占總交易量的一半。
“汽車企業的收購對象應當以國外高端品牌為主來獲取最大價值,而不是用低價‘撿破爛’。”崔東樹說,中國企業傾向收購高度專業化、細分領域市場占比高、中等規模的外國企業。
對于并購原因,彭波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由于競爭激烈,起步較晚的中國汽車企業需要提升創新技術能力,但由于自主研發需要較高的成本和時間且存在一定的風險,于是一些車企選擇了以海外并購的方式來提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通過海外并購來提升品牌形象。由于自主品牌普遍起步較晚,品牌積淀不夠,因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較為低端。直到目前為止,自主品牌的向上之路也仍在繼續。
并購效果不佳
“目前來看,只有兩起并購案較為成功:東風汽車收購PSA后市值增高,吉利收購沃爾沃也較為成功。”
貝恩管理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從全球范圍內企業并購的失敗案例分析,80%左右直接或間接地導源于企業并購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敗案例出現在并購的前期交易階段。而吉利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一方面是由于收購了沃爾沃100%的股權,這意味著吉利獲得了全部話語權以及沃爾沃在技術、品牌和管理等方面的所有產權,因而不會有話語權方面的管理分歧;另一方面則是吉利在品牌和汽車業務整合上的方式精準,實際上從2002年起吉利就開始關注沃爾沃汽車(微博) 。收購沃爾沃后,吉利將兩個品牌各自運營,嚴格區分。雖然將品牌融合會給吉利帶來品牌提升,但這樣的管理方式也同時拉低了沃爾沃品牌,而后者的成本要比前者高。
充分利用沃爾沃技術的吉利如今已位于自主品牌前列,但吉利的海外并購之路仍在繼續。今年6月份,吉利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簽署最終協議,收購后者旗下寶騰汽車49.9%股份、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吉利的并購效應確實拉升了市值,近一年來吉利的股價飆漲已經超過3倍。
在崔東樹看來,雖然吉利收購沃爾沃獲得了成功,但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碰對了時機。他認為中國車企海外并購的整體效果并不理想。“當時豪華品牌的市場表現較好,加上政府對吉利的支持,成功收購沃爾沃很大程度上是碰對了時機。吉利也曾收購過其他企業,并未成功。”崔東樹認為吉利收購寶騰所面臨的是東南亞市場的制造能力,而與收購沃爾沃100%股權不同的是,吉利與寶騰的關系只是平起平坐。“未來能否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還有待觀察。”
2006年吉利收購了英國錳銅23%的股份,雙方成立了一家英倫帝華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銷售TX4出租車。但由于銷量出現連年下滑,這家合資公司2012年就申請了破產保護。在此期間,TX4產能一直維持在2000輛左右,且2012年前11月累計銷量僅僅為514輛,同比減少45%,吉利欲借收購錳銅公司來提升英倫內涵和在國內的品牌形象的夢想也未能成真。崔東樹稱,吉利還曾收購澳大利亞DSI變速箱廠。
另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是東風汽車并購案,其當年所持股權的價值已經翻番。2014年,東風汽車集團向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注資8億歐元,持股比例約為14%。此舉讓東風汽車與法國政府、標致家族下屬公司并列成為PSA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東風旗下的自主品牌,也可以搭載來自PSA的平臺。雖然價值翻番,但由于法方對中國市場節奏不夠了解、中法雙方在決策上產生分歧等因素,法系車在中國市場近兩年的表現欠佳。今年前五月,法系車在華汽車銷量連續下跌。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車企海外并購效果并不好。這是因為海外并購上的經驗不足,對外投資的目的性較為復雜,其中一些企業是為了洗錢。加上對國外法規了解不全面、企業精力有限等因素,所以并購的效果不好。”崔東樹說。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也曾公開表示:“我們買的是知識產權全套技術,買的目的就是要使北汽自主創新,發展自主品牌上縮短我們的時間。但最大的難關還是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是考量我們隊伍水平和能力。”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董明珠有一個造車夢。自進軍汽車產業以來,董明珠動作頻頻,每月都在擴張其新能源版圖。作為轉型造車的后發勢力,被民...
長城汽車確實有意向收購Jeep 公司股票待核實相關情況后盡快復牌21日午后,有媒體稱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證實,公司“確...
7月車市前十再洗牌 國產品牌成增長主力 自主品牌唱主角2017年7月,中國汽車市場傳出來一個壞消息和兩個好消息。壞消...
電動汽車成本2018年將與普通汽車相當 電動汽車正開始接管汽車市場據Futurism報道,投資銀行瑞銀(UBS)發布報告預測2...
中國車企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FCA)消息引爆了全球汽車媒體圈。在吉利、東風和...
德國時間8月12日下午,年近80歲的Schulz帶著多臺Isdera車型出現在了紐伯格林賽道,引燃了現場人的熱情。這位頭發早已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