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獨角獸公司(unicorn)近來一直獲得許多媒體關注。
所謂的獨角獸公司,就是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由創投公司支持的新創企業。
目前,谷歌新聞列出了大約1600萬條優步(Uber)的搜尋結果,Snapchat約有700萬條結果。相比之下,有關沃爾瑪(Walmart)的報導不到350萬,通用汽車(GM)有260萬,而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不到七十萬條報導。獨角獸公司對商業記者實在太有吸引力。
對獨角獸公司的興奮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是有限度的。其中許多公司一直以超高速度成長。
例如,Snapchat最近股票初次公開上市提交的資料顯示,該公司2016年的營收成長了600%,達到4.04億美元。從2012年開始,Airbnb的用戶數量,每年都幾乎成長一倍,目前市值高達三百億美元,幾乎跟全世界最大的連鎖旅館“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一樣大。這種超高成長已讓許多大公司CEO很害怕被“優步化”(Uberized)。這種恐懼并非完全沒有根據。
“太棒了,”你可能會這么說。新創企業擺脫志得意滿的既有企業,加速推動創新,并創造就業機會,因而為經濟注入活力。問題是,就算獨角獸公司引起這么多的關注和焦慮,但它們絕對不像通常描述的那么重要。
原因如下:
獨角獸公司只占整體經濟的一小部分。截至2016年11月為止,全世界179家獨角獸公司的市值總額,估計是6460億美元。總部設在美國的獨角獸公司,占了總數的56%,合計市值達3530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很大,但還不到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組成企業總市值(19.9兆美元)的2%。依照這一點來看,獨角獸公司多半還是無足輕重。
獨角獸企業的新增數量和市值都日益減少。2015年下半年,有38家公司加入獨角獸的行列,到2016年上半年時,只有19家公司加入獨角獸俱樂部。
有人可能會認為,過去五年獨角獸企業激增,主要是由于只會發生一次的事件:智能手機——這個全球無所不在的通訊平臺出現。像是蘋果公司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等移動平臺,讓以App為基礎的企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擴大規模。就像是美國加州19世紀時的金礦工人一樣,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業人士爭相涌入,在移動生態系統中宣告自家地盤。不過,在iPhone問市十年之后,最大的金塊可能已被人發現。此外,目前情況也尚未明朗,運用基因科學或機器人科學等其他科技的獨角獸公司,能否像優步、Airbnb和其他仰賴智能手機的企業一樣,迅速擴展。
成功的新創公司,不會長期維持創業時的形態。隨著新公司成長,且必須應付規模和復雜程度的需求,組織就會變得官僚化。例如,一家著名的軟件公司,在營收達到40億美元時,已累積了600位副總裁。就跟它們挑戰的既有企業一樣,獨角獸公司也無法免于官僚硬化癥(bureaucratic sclerosis)。隨著官僚體系深化,層級和規定也越來越多,創業精神的活力就會被扼殺。從前的叛亂者,就是這樣變成了目前的落伍者。
美國經濟并不如你所想的,對新創企業那么友善。盡管媒體爭相報導獨角獸公司,但美國經濟對新創公司的待遇持續惡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與1985到1994年相比,2005到2014年之間創設的企業數減少七十萬家。更令人擔憂的是,近來的證據顯示,變革型的新創公司,從2000年以來便持續減少,而這類公司對就業和生產力成長有不成比例的極大貢獻。美國經濟可能仍然比大多數國家更有活力,但其實活力已不如從前了。
大型企業的經濟力量逐漸成長,并沒有縮減。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的產業集中度一直穩定上升。《經濟學人》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從1997到2012年之間,美國經濟所有行業的三分之二都變得更加集中,同時,每個行業排名前四名企業的平均占有率,從26%上升到了32%。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2016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類似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合并,反映并購活動穩定增加中。2015年,全球企業并購的金額就超過五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許多并購案,就像目前提議的AT&T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合并,似乎是為了因應像是YouTube和網飛(Netflix)等的新競爭威脅,或是為了增強收購公司的政治影響力。
這樣的趨勢,再加上企業股票首次公開發行的速率減緩,表示過去二十年以來,美國已失去了近50%的上市公司。這樣的衰退,并沒有因為未上市的私營企業數量急劇增加而抵消,私營企業的排名也同樣下降,盡管沒那么明顯。
歸根結底:創業情況正逐漸衰退,而大型企業集團正蓬勃發展。真正的挑戰,不只是鼓勵更多硅谷類型的創業——雖然這一點也很重要——真正的挑戰是要了解,即使有越來越多獨角獸公司,仍無法取代積極強大的反壟斷執法,以及努力釋放潛伏在基礎穩固的大型組織深處的潛在創業能量。
針對這一點,我們有理由懷抱希望。近年來,亞馬遜已變成一座新企業的工廠。最近的成功案例,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Prime Now餐廳快遞服務、亞馬遜生鮮快遞服務、亞馬遜影音,亞馬遜門票等多項服務。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很清楚,創新是數量越多、贏面越大的游戲。
每次出現像優步一樣成功發射的火箭時,同時都會有幾十家新創公司無法像它那樣成功掙脫地心引力繼續飛升。這就是為什么貝佐斯誓言,要把亞馬遜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實驗室”,換句話說,是要把硅谷精神貫注到這家龐大的企業。
同樣地,海爾集團(Haier)的張瑞敏,也致力要把這家總部設在青島的家電制造商,轉變為“創業平臺”,讓每位員工都覺得自己正在為新創公司工作。張瑞敏在2015年德魯克論壇的演講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海爾已把公司分割成4000多家“微型企業”(microenterprise),團隊成員在這些小規模且高度自治的企業里,挑選自己的領導人。
在大膽、簡單、扁平、開放的組織中,創業精神會蓬勃發展。這些并不是典型企業巨獸的特征,但這類公司必須擁有這些特質,而且也可以辦得到。因此,讓我們停止崇拜獨角獸公司,開始努力讓每個組織都能善待創業精神。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積極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做優做強、全面排查上市公司各項風險隱患、進一步強化會計審計監管力度、不斷完善和強化...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非法仿冒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黑名單》(2017年第8期),共有225個非法仿冒...
由銀監會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至今剛好滿一周年...
8月24日,網貸行業迎來監管一周年。去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委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
2017年1-7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2017年1-7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①(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
8月23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的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創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