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零售電商的開拓者,阿里巴巴已經一路走過了18年。
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中國正處于商業變革的洪流之中。在互聯網的部分領域,中國已走在全球前沿。
互聯網消費行業,便是中國企業發揮創新精神,通過技術和商業的結合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并創造巨大市場機會的典型代表。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對此感慨良深:“在零售領域,特別在消費互聯網領域,我想,這是中國第一次在近代幾百年,(在商業上)站在世界之巔。我們可以通過技術和商業的結合,去改變社會,造福社會。我想這是我們今天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個巨大時代的機會。”
在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市值屢創新高時,阿里巴巴卻同歷史上那些偉大企業一樣,不停地進行自我革新。
2016年年底,阿里巴巴創造的“新零售”這個名詞,逐漸成為“網紅”。馬云的觀點是:“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10年、20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一說。”
這番話,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討論。但是,隨著有“新零售第一標桿”之稱的盒馬鮮生的廣受好評,隨著無人便利店的開花結果,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向新零售形態升級,風向開始變了。
大家發現,新零售并非一個博人眼球的概念,而是在電子商務增速放緩、消費者需求升級、新技術開始廣泛應用的形勢下,誕生的一種更新的商業形態,一種極具前瞻性的商業理念,一種可能如同當初電子商務一樣再次改變零售行業的全新生態。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告誡企業,需要在每隔6~12個月就打開企業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不過,我們要打開的,是新零售企業的天窗。在新零售業態開始曼延之際,我們采訪了一部分已經應用新零售理念的商家,也采訪了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聽一聽他如何親身解密新零售的內涵。我們期待通過對這些身處浪潮之巔的經歷者的記錄,折射出這個時代偉大商業創新的特質。
新零售的降生
作為中國最大電商公司的掌舵者,張勇即將迎來在阿里巴巴的10周年紀念日。10年前的8月29日,他完成了在盛大的最后一次財報發布,次日就加盟阿里巴巴,任淘寶網首席財務官一職。
10年時間,張勇的職位一步步升至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這10年,也是阿里巴巴狂飆猛進的10年。10年來,阿里巴巴的業務全面開花結果,電商、支付、物流等在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阿里巴巴的市值也一再攀上新高。
即便從市值、影響力、業務范圍上講,阿里巴巴都堪稱“巨大”,但阿里巴巴仍然一直以創新作為公司的核心驅動力。
“如果10年以后,阿里的主營業務還只是今天這些業務,那我們就大事不妙了。你要有新的業務出來,甚至更重要的業務出來,這是我們整個發展更重要的東西。”張勇說。
新零售,便是張勇所指“更重要的業務”。這個“網紅”詞語的出現,源自于一次腦洞大開。
張勇對記者回憶說:“去年10月,我與馬老師(馬云)聊天,聊著聊著,馬老師就蹦出了‘新零售’這個詞。”
在張勇眼中,馬云對未來有很多暢想,擅長總結,擅于將未來的趨勢和業務的發展高度總結起來,新零售一詞的出現就是如此。
實際上,馬云做出純電商時代行將結束的判斷背后,有著一番深思熟慮。電子商務目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對于企業而言,未來的商機不是簡單地把電商比例變成20%或30%,而是應該用長遠的目光看,站在消費者的視角上,把剩下的80%多的生意,全部數字化。
的確,相比整個商業而言,電商只是一門“小生意”。況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后,這個曾經的新業態,開始進入疲軟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分別為2.8萬億元、3.88萬億元和5.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7%、33.3%和26.2%,增速放緩態勢明顯。
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阿里巴巴領先一步提出了新零售。在阿里巴巴看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多萬億元,與其盯著線上,不如看看急需擁抱互聯網、急需數據化的線下,幫助他們發展,做更大的生意。
如果說天馬行空的馬云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那么,心思縝密的張勇,就是新零售的闡釋者和實踐者。事實上,以“先做后說”為行事準則的張勇,在新零售一詞出現之前,已經帶領阿里巴巴在進行一些業務上的新探索。
“我們所有的方法論都是從實踐當中摸索出來的。不是一套方法論被寫下來,然后再執行。這是沒有的,不存在這樣的神仙可以這么去寫。”張勇說。
早在2015年,張勇就與同為上海人的侯毅,在喝了無數杯咖啡,唾沫飛濺的情景下,碰撞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商業模式。隨后在阿里巴巴的孵化與支持下,最終誕生了零售行業的一個新物種,并且成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標桿之作,這就是盒馬鮮生。
第一標桿
2015年初,物流行業的“老炮兒”侯毅回到了上海老家。一天,他與老鄉張勇相約在咖啡館見面,兩人相談甚歡。
張勇告訴侯毅,想要探索一種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有著20年物流經驗的程序員,侯毅稍加思索,就認定可以從生鮮品類突破,并且要從線下開始做,然后通過數據將線上和線下打通。
侯毅選中的生鮮品類,被譽為電商領域最后一塊難啃的骨頭。各大電商公司此前向這個領域不斷挺進,但最終由于物流成本高均鎩羽而歸。侯毅的想法算是另辟蹊徑,如果模式跑通,意義巨大。張勇聽完后,當場就決定支持他。
“當天碰撞出原型后,我們談了很多剛性標準,要做到這樣必須要實現這幾個東西。”張勇回憶,這幾個剛性標準主要涉及4個方面:第一是線上交易要大于線下;第二是線上每天的單店訂單量要做到5000單以上;第三是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夠獨立生存;第四是在冷鏈物流成本可控的背景下,實現可控范圍內30分鐘送達。
商定之后,侯毅便回去招兵買馬組建團隊,2015年3月,盒馬鮮生正式成立。一開始團隊只有7人,隨后增加到18人。這不僅與阿里巴巴初期的“十八羅漢”故事相呼應,而且,盒馬鮮生還沿用了阿里巴巴的花名文化,張勇就習慣叫侯毅的花名“老菜”。
此后的半年時間里,張勇與侯毅經常見面,平均每個月都會見上一兩次,深度探討項目的進展,調整發展策略。
在張勇與侯毅的多次碰撞中,盒馬鮮生的發展標準變得越來越清晰,比如要做到5個方面的統一:統一會員、統一庫存、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然后,再按照這些標準去設立具體的運營流程。
實現5個統一,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好在侯毅本身是軟件工程師出身,又有多年的物流經驗,外加有阿里巴巴的系統研發團隊做支持,盒馬鮮生的地基——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終于在9個月之后做出來了。
“跑通全流程后,很令人震撼。別人想打造這套系統,至少要花兩年時間。”侯毅說。
在系統跑通的同時,盒馬鮮生的首家門店也進入到落地階段。2016年1月15日,第一家店在上海金橋廣場開業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17年上半年,樂視網實現營業總收入557870.54萬元,同比減少44.5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368億元,本期虧...
記者今天獲悉,浙江省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對“美團網”限制競爭等違法行為作出處罰,合計罰沒52.6萬元。據介紹,美團網為...
對于老牌手機廠商酷派而言,如何活下去成了首要問題。8月21日,在港上市的酷派集團公告,上海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已向法8...
不少機友了解或接觸智能手機都是HTC這個牌子開始,畢竟HTC曾經也是業內頂尖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不過,過去幾年時間...
近期,谷歌公司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很容易地移除圖像中的水印。這一技術讓圖片公司面臨巨大危機。因為一旦一...
云計算是人工智能快速大范圍應用的基本條件,也是未來智能時代各國競爭的焦點。隨著業界不斷的探討及探索,云計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