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人工智能已經改變了大多數公司和組織的運作方式。如今,這些人工智能算法也開始滲透進農業領域。
幾個世紀以前,工業革命和技術革新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地球資源的利用程度,在當時看來,地球資源仿佛是取之不盡的。但是現在,世界即將面臨一個重大危機——預計到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到90億,為了滿足大幅增長的糧食需求,未來糧食產量至少需要達到現在糧食產量的兩倍。然而,全球變暖和城鎮化發展等不利因素正制約著農作物的生長,糧食增產相當困難。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已經改變了大多數公司和組織的運作方式。如今,這些人工智能算法也開始滲透進農業領域。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這個時代,農業生產方式從機械化向數字化邁進,精準農業技術已經悄然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高端智能化階段已然到來。
目前,農業機器人已經能完成播種、種植、耕作、采摘、收割、除草、分選以及包裝等工作,主要應用于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機、物料管理、播種和森林管理、土壤管理、牧業管理和動物管理等。
業內人士分析,農業機器人需求增長原因包括多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長、食物供應壓力的增加、農業勞動力的不斷減少以及農田、氣候的變化,還有室內農業增長帶來的競爭壓力等等。
農業機器人不僅越發多元化、智能化,而且還推動了“無人農場”等新興概念的實現,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4年農業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16年的3.2萬部增長至59萬部之多。此外,2024年農業機器人收入也有望達到740億美元。
基于農業機器人廣闊的未來市場,全球各國也都紛紛加碼。目前,對于農業機器人的研發,日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除了拖拉機之外,日本還將研制機器人版的聯合收割機和插秧機。
隨著農業機器人應用的推廣,“無人農場”概念逐漸興起。目前,一個來自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的農業工程師團隊創建了全球首家“無人農場”:在沒有任何人進入農場的情況下,由機械完成從翻地、播種、灌溉直至收獲的全部流程,并由無人機來監控作物生長。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無人農場模式代表了農業的未來。
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全面自動化為農業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也會帶來其他直接利潤。相比配置一輛大型的農用勞作車,購買一批小型并配有駕駛座的農用勞作車或許更高效,相信這或許是以后的發展趨勢。
同時這也意味著要求農用勞作車必須擁有更高的精度、更強的靈活性、更低的生產成本以及更接地氣的價格。若排除農作物對日光的需要,人們可以輕松地利用遠程監控經營全天候的小型農場。
不過言歸正傳,無論是建設“智慧農業”還是助推農場無人機,農業機器人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有數據預測,到2021年,全球農業機器人的銷售量將超過1.4萬臺,銷售額將超過20億美元。由此看來,農業機器人領域大有可為,目前市場正在迅速發展,或將開啟農業領域又一新藍海。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無人機遞送項目Project Wing團隊日前開始在澳大利亞進行測試,意圖讓A...
隨著傳統汽車的保有量持續上升,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難題。除了造成空氣污染之外,交通擁堵更是幾乎每個城市的心頭病。...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農業始終是一個國家最為關鍵的基礎性產業。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若沒有了糧食,吃飯都成問題,又何...
與中國經濟一路同行,中國制造也一路轉型。千差萬別的企業可能有千差萬別的改變,千差萬別的改變背后又可以找出一條條...
10月20日消息,電動平衡車企業納恩博宣布完成了1億美金C輪融資,投資方為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及中...
10月20日消息,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地平線”宣布完成近億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英特爾投資領投,嘉實投資聯合投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