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組裝望遠鏡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組裝望遠鏡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組裝望遠鏡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組裝望遠鏡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
以“工業互聯智造轉型”為主題的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在廣州召開,今日,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就宣布,將設立阿里云廣東研發中心,并在廣東建設其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將全國工業云總部定于廣州。
憑借著高端的規格,開放的平臺,踏實的服務和前沿的行業趨勢內容,中國互聯網大會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區域最具規模、最為專業、最有價值的行業內標志性品牌活動。
昨日,以“工業互聯智造轉型”為主題的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在廣州召開,今日,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就宣布,將設立阿里云廣東研發中心,并在廣東建設其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將全國工業云總部定于廣州。
公開信息顯示,廣東省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高達65%,2016年廣東在阿里巴巴平臺出售商品成交總額達到了8756億,制造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五,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橋頭堡。但實際上,智慧制造的前提是生產設備上的數據能夠被實時采集,而珠三角地區有不少90年代的生產線,設備上的傳感器非常少,甚至沒有傳感器。所以,當珠三角制造業談工業互聯網的時候,它們在談如何“埋傳感器”。
珠三角的“先發劣勢”
阿里云提供的數據顯示,超過10萬家廣東企業已經成為阿里云付費用戶,其中有上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廣東已經成為阿里云新制造戰略的大本營。新制造,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去年在云棲大會上提出的“五新”之一,其他四新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阿里云為五新的實現提供基礎設施。
“新制造”的理想狀態是什么樣的?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向南都記者表示,“自動化”和“智能化”是兩回事情,自動化有可能是無人工廠、黑燈工廠,但智能化主要是數據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消費者和制造業的連接。
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進一步向南都記者解釋說,產生數據之后,數據還能夠互相連接,但是數據的鏈接不是目的,鏈接是手段,“我給大家講一個愿景,當整個鏈路打通的時候,每一個傳感器的數據都能實時被中央控制系統感知,而且會用來指揮下一個操作流程,比如,這個環節的哪一個參數要改動以修正上一個環節造成的誤差。”所以,不管是珠江三角洲地區90年代的生產線,還是上海張江地區2000年之后先進的生產線,只要你的數據能被實時采,就可以插上智慧制造的翅膀。
但問題恰恰在于“數據能否被采集”,這就是珠三角制造業的先發劣勢。
閔萬里向南都記者分析指出,珠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起步比長三角地區早一些,這帶來了一個問題:90年代帶傳感器的生產制造設備不多,因此,很多人在談工業互聯網的時候,都在談"埋傳感器"。
但是,給舊生產設備埋傳感器有很大的風險。閔萬里分析指出,太老的生產線壓根沒有預留空間埋傳感器,所以非侵入式的外掛型感知網絡是他們的選擇。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左)和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右)解讀制造業“智能化”。
生態伙伴合作破解轉型難題
因此,閔萬里指出,要解決珠三角這些相對比較年代久遠的生產線轉型智慧制造的問題,一定要組隊,一個是物聯網廠商,提供傳感器解決方案,另外一個是阿里云,給工廠加上“工業大腦”。二者結合能給企業提供業務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個IT解決方案。“如果只是IT解決方案,僅僅是把數據采集上來,放在大屏上來,它的價值頂多是讓領導視察看看,但是有了‘工業大腦’,效率就提升了,良品率提升了。”
制造業企業采購了傳感器并不是為了“采集數據”,而是為了進一步解決生產的問題——提高良品率、提高經營生產效率等等。那么,阿里云這一套“智慧制造”的方案是否能提高生產制造企業的效益?
阿里云在長三角地區驗證了這個問題。閔萬里透露,阿里云工程師走進制造業企業的生產車間,是從長三角地區開始的。因為長三角地區的工廠設備相對比較新,設備本身已經能夠采集完備的數據。“我們想看到,當數據采集完備的時候,能達到的最佳的狀態是什么,”閔萬里笑稱,最后證明,只要數據接上工業大腦之后,就能產生經濟效益了,比如,協鑫光伏沒有增加任何的硬件投資,只是裝上了阿里云的“工業大腦”,就帶來了降本增效的效益。
但是,去年的6月份之前,制造業對“工業互聯網”概念的接受程度是非常的低的。“我們在蘇州地區接觸了幾十家工廠都被拒絕,”閔萬里稱,今天的情況比一年前好太多了,因為有了成功的案例,“以前是對我們懷疑,現在是考慮他們能不能接上ET工業大腦。”
據悉,目前,廣東一批制造業骨干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阿里云的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痛點問題。在大會現場,珠江啤酒宣布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啤酒產業的深度融合。
未來,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的產業集群將成為先行試點,阿里云將聯合廣東地區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商,與產業集群所在地政府合作,為制造企業量身打造數字化轉型方案。
但是,胡曉明也指出,智能制造的難點,核心的根本在于個性化,因為工業本身的行業屬性是非常多的,所以要了解全面的屬性,必須要構建一個有效的生態。“除了我們在打造ET工業大腦,我們在積極打造我們的智能制造的生態合作伙伴,我們也呼吁,伙伴們把他們的產品技術分享出來,賦能給其他的行業。比如,阿里云跟美的智云合作,美的智云把它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放在阿里云上,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服務。
“我們希望廣州能夠成為中國在智能制造的典范。”胡曉明如是說。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三星電子與萬豪酒店(Marriott Hotel)攜手合作,展示物聯網酒店客房。新式客房將所有設備與物聯網連接,為客戶提供?...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智能家居將在2020年成為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關鍵5...
一家做顯示屏的企業跑去做藝術交易、醫療服務和智慧零售?沒錯!這讓人腦洞大開的想法,出自京東方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
近年來,萬物互聯時代高速成長,作為整個物聯網的“心臟”——數據采集的入口,傳感器將迎來一輪迅猛的發展。同時,受...
萬物互聯大背景下,未來幾年后將有數以百億的智能設備連接至互聯網,來自思科報告顯示,到2021年,在全球271億連接設A...
面對Facebook、亞馬遜、螞蟻金服等的強勢崛起,銀行不進則退,唯有同樣以新興科技實現進化升級,才能在智能制造技術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