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金融機具配套軟件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十三五”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金融機具配套軟件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要建立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礎上。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要確保落實對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放寬。隨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分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上宣布了11項開放措施。這是基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所作出的戰略抉擇,并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邁開全球化步伐。
金融業開放促進了我國金融機構和市場的結構優化。金融業對外開放所形成的競爭機制,也給國內金融機構經營轉型發展帶來壓力和動力。事實上,本土金融機構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競爭的過程中,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發展更為壯大。目前全球十大銀行排名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部躋身其中,均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雖然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和高發時期,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風險點多面廣,但我國金融體系運行整體穩健。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撥備覆蓋率181.42%,風險抵補能力較強。而外資金融機構相對成熟的風控合規體系,可以有效彌補本土金融機構存在的短板,促進整個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當前我國金融業存在對外開放空間。2017年末,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僅為1.28%。除了華僑銀行在寧波銀行的持股達到20%,其他上市銀行的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外資參與度也不高。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空間較大,2017年末外資持有我國債券資產的比重僅為1.9%,不僅低于韓國的18%,而且遠低于美國的43%,這與我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相稱。從全球資本流動方向看,過去幾年上萬億美元流向美國和歐洲資本市場,而流入中國的資金不到千億美元,遠小于日本和韓國等亞洲主要經濟體。而取消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內外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等,將改變過去我國金融業散點式開放布局,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參與全球競爭,這是中國以實際行動來推動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要建立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礎上。關鍵是要處理好“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升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這“三駕馬車”的關系。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助于豐富國內金融體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金融體系競爭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助于自動調節跨境資本流動,增強宏觀經濟彈性和回旋余地;提升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減少資本管制,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為引進外資提供便利。
任何一駕“馬車”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開放進程,要科學謀劃、合理實施,并需遵循三大原則:一是“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這樣的管理方式,規則透明,行為可期,可最大限度減少不確定性;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協調有序的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跨國資本流動對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沖擊;三是金融監管能力與對外開放程度相匹配。防范金融風險是確保金融對外開放惠及全球、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必要前提。需加快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補監管短板,填監管真空,提升監管能力,既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保障,也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保駕護航。
應該看到,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招商引資,金融業對外開放也不是放任不管的爆炸式改革,金融業對外開放更不是機構和數量的簡單堆積。對我國和世界而言,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建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之上的對外開放,對外開放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全球經濟穩健運行和經濟全球化進程。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公積金,通常是指住房公積金,有時也指 公司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
看到征稿通知,我有些尷尬,因為我的第一次入場就獻給了萊特幣,在進入幣圈之前,投資經歷一片空白。但我覺得,要講投...
加碼布局保險業,京東逾5億入股安聯財險中國。4月16日,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聯財險(中國)”...
如果你認同區塊鏈是一場科技界的去中心化的運動,那么這場運動也席卷到了與科技界息息相關的創投領域。長久以來的創投...
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13家企業主動離開了首次公開發行(IPO)的通道,僅在3月30日就創出單日38家“撤材料”8...
關于小米上市的時間一直傳得沸沸揚揚,而近日據彭博新聞社消息稱,小米確定5月份赴港IPO。具體內容請看下面。 千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