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國手機電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咨詢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制造”是吸引全球企業的一次重要嘗試,但是缺乏隨之實行的強有力改革來復興制造業,也沒有改變印度服務導向型經濟的模式。
7月,印度總理莫迪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新德里郊外共同出席三星印度工廠的開幕儀式,三星稱,這一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雖然印度的經濟已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但制造業卻縮減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5%左右,不及1995年的峰值18.6%。其他數據顯示,新的投資在印度出現下滑,而越來越多的項目停滯不前。
“三星這項決定是個好消息,但這具有特殊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Vivek Dehejia說,“‘印度制造’是莫迪政府的崇高愿望。然而,在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不完善的條件下,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p>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制造”是吸引全球企業的一次重要嘗試,但是缺乏隨之實行的強有力改革來復興制造業,也沒有改變印度服務導向型經濟的模式。
投資解決不了產能過剩
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同,莫迪的“印度制造”戰略更多的是希望促進投資,從機器人科技到新能源汽車,通過國家投資和補貼的方式加速他們的發展。
2014年提出的計劃中的一項關鍵改革,就是放寬外國對印在若干領域的投資限制,甚至是國防領域。
但是,一項民間統計數據顯示投資反而出現了下滑。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entre for Monitoring Indian Economy)的數據,在3月結束的上一財年中,新項目投資從2015財年的18.7萬億盧比降至6.62萬億盧比(966億美元)。
在此期間,陷入停滯項目的價值從5.29萬億攀升至7.63萬億盧比。甚至,印度儲備銀行公報的數據也顯示,自莫迪上臺以來,企業資本性支出出現下降。
CMIE首席執行官Mahesh Vyas表示,莫迪的“印度制造”戰略沒有奏效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公司在2012年之前就已經進行過大量投資,導致現在工業產能過剩。當時莫迪尚未出任總 理。
“在新產能爭相迸發之前,現在更需要耐心消化這些舊產能?!盫yas說。他補充道:“當今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保護擴大就業比增加出口更加重要?!?/p>
這些過剩產能對減少商品進口幫助不大。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需求增長使得電子產品成為印度第二大進口產品,僅次于石油。而且,印度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服務業才是優勢所在
在莫迪的執政下,更多外國投資直接流入印度,這不僅創下了記錄,還使得印度的商貿排名有所上升。大多數投資已進入該國政府主導的服務和技術領域,例如,亞馬遜計劃投資50億美元用于在印度擴展業務。
彭博社財經分析師Abhishek Gupta表示,外國直接投資僅占印度總投資的1.2%。他強調說,“外企在印的大規模投資并不意味著印度的整體投資環境有所改善?!?/p>
Gupta說,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莫迪應更加注重第三產業的投資。
“如果印度將戰略重心擴大到更多領域,而不是僅僅關注制造業,印度將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Gupta說,“印度嚴格的勞動法規和高度的官僚化都是其發展制造業的壁壘,但是印度人能熟練運用英語,便于他們參與全球的服務業,這表明其相對優勢在于服務業?!?/p>
促進外商投資,莫迪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些繁瑣的規定和偶爾的政治干預在印度到底多普遍呢?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使是“印度制造”戰略的標志——一只由齒輪組成的獅子,它也無法避免。
據報道,印度一家國有企業為了促進“印度制造”戰略,建造了一座大型獅子雕像,但在新德里將其擺放室外時,卻被指控違反了印度工業政策與促進部的規定。一場涉及五彩獅子結構的品牌運動導致其被指控違反了當地的遺產保護法。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一樣,制造業在印度的GDP份額繼續停滯不前。一筆大的交易不會突然之間改變這一現象?!盌ehejia說。
相關閱讀:富士康蘋果三星印度建廠 中國手機產業鏈轉移已不可逆
不久前,三星在印度諾伊達建成了新的手機工廠,這也是三星在印度開設的第二家工廠,按照官方說法,這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將實現每年最高1.2 億臺手機的產量。在此之前,三星曾在中國大陸等地投入過不少的生產資源,但隨著國內市場增長放緩,三星同樣將目光與戰略重心放到了印度市場。
在過去一兩年,蘋果與富士康以及一眾國產手機都有在印度投資建廠的計劃與行動。早在去年,蘋果就重點欽點緯創在印度代工新一代iPhone。
一方面緯創正在擴大其位于印度新德里近郊的ODM手機工廠的產能,除此之外,緯創正在印度班加羅爾新建一座手機制造工廠。在今年1月,來自印度兩位政府官員的消息稱,緯創(Wistron)即將與印度政府簽署新的土地租賃協議,新土地將主要用于建設新廠,為蘋果代工更多型號iPhone。
早在2016年,富士康集團就已經和印度地方政府簽署了協議,將投資50億美元建廠,去年12月,消息指出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孟買附近的加瓦拉爾-尼赫魯港經濟特區(Jawaharlal Nehru Port Trust)投資6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1.54億元),建設一家200英畝(約合1214.06畝)的工廠。富士康表示,此工廠能夠向當地提供約4萬個就業崗位。
而從國產手機廠商來看,幾乎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都在印度設立了工廠,vivo、OPPO、小米、金立等,就紛紛在印度投資建廠,其中小米已經擁有兩座工廠,今年4月份時表示,將在印度再建三家工廠。更多的建廠與供應鏈配套的建設均在規劃之中。
從這些信號看出,印度在未來幾年可能將轉移中國的部分手機制造產業鏈至印度,從而使得印度制造的手機生產與組裝、研發能力得到強化,這反過來可能會導致中國手機制造業的競爭力被削弱。
一方面,手機制造業產業鏈的轉移會有幾個驅動因素。一個是業務與需求驅動,也就是說,中國市場已經出現了飽和,增量空間不大,換機需求放緩,但印度市場還有巨大的人口紅利。
這使得眾多手機巨頭已經將印度列為必爭之地。而印度市場的手機存量與增量需求大,為了業務在本土化快速運轉以及降低成本、高效提升出貨的需求,手機廠商基本會考慮將工廠設到印度。為什么呢?
因為印度有13億人口,智能手機普及率才30%,也就是說,人口紅利在哪,需求在哪,工廠與手機制造業相關的配套設施就會在哪。
其次是印度政策歡迎外商投資建廠,解決印度就業問題,而且印度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廠商在印度本地化,關鍵的策略就是對手機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關稅,這樣電子廠商就有了更多直接在印度投資辦廠的理由,這樣就可以為印度帶來經濟增長并創造就業。
而印度無論是土地租金、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均更為低廉,而相反,由于國內房價也間接推高了制造業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廠房成本等,而且手機需求又在放緩,因此,原本屬于中國市場的手機制造業產業鏈轉移到印度或許已經是不可逆的大勢。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02年,天格發明地暖實木地板這一全新品類。近年來,在消費者的大力歡迎之下,地暖實木地板從無人問津開始占領行業風...
8月14日,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介紹了2018年1-7月我國外貿運行情況。根據海關統計,1-7月我國進出口總額16.72萬億元人民...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平均匯率(人民幣/港元)為0.8231,期末匯率(人民幣/港元)為0.80993。20...
8月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通過推特考慮將特斯拉私人化之后,不僅SEC發來質詢,特斯拉資金問題也加劇了質疑。股價在短暫...
據福布斯網站報道,盡管最近有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于駕駛或者乘坐自動駕駛汽車的恐懼心理呈現上升之勢,但一項最新研...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美元平均匯率(人民幣/美元)為6.4364,美元期末匯率(人民幣/美元)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