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遇與挑戰中把握新型紙張增強劑行業趨勢,才能從中取勢得到更好的發展!
新型紙張增強劑研究報告對新型紙張增強劑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新型紙張增強劑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
本文分析觀點透徹清晰,從一個宏觀角度剖析了當下中國社會生活的現象,紙張的周期性特點疊加宏觀經濟的特殊背景,會讓你更深了解當下紙張行情的本質,不用感嘆悲觀,時間將會延續,但坦然面對回歸經營本質終將有柳暗花明的新一輪風口。
5、第五件事,中美貿易戰。
美國打貿易戰,我們沒想打,最起碼我沒想打,因為美國經濟處上升期,從經濟學判斷,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國打貿易戰,它上行期打貿易戰,這是沒有想到的。原來我們判斷打貿易戰對我們影響不是太大,結果沒有想到對人們心理影響非常大。按道理來講,我們計算過,美國和我們打貿易戰,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們肯定完蛋,就地趴下。你們可以查一下資料,2007年,我們當時增長方式是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07年GDP總量是27萬億人民幣,出口是9萬億人民幣,進口是5萬億人民幣。出口在GDP占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以上,順差占GDP11.3%,這兩個數據表明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
這就是美國要打貿易戰,我們就地投降,因為受不了。后來08年產生了一場世界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是中國清醒的認識問題,像中國這么大經濟體量的國家,不能把出口作為導向來發展經濟。中國比較調整戰略,走向內需拉動型。我們08年開始轉型,轉了十年,去年實際轉過來。去年GDP總量82萬億,出口15萬億,進口13萬億,出口占GDP總量的比例下降15%左右,從30%下到15%,下了一半。順差在出口占的比重從11.3%下到1.3%,這個數據表明中國調整過來了。我們算了一下,美國打貿易戰打到底,一分錢不讓中國對美國出口了,對我們影響是0.2-0.5的增長,這個我們能消化得了,沒什么問題。但沒想到對我們心理影響這么大,只要美國宣布加稅,第二天中國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問我們,我們又沒有出口,受傷的總是我們。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怎么老是影響股市,因為心理問題,股市是受心理影響最大的市場,沒想到心理影響這么大。這種心理影響幾乎導致對我們整個影響都很大。因為中美經濟關系40年來一直總體比較平穩,一下出現這個問題,人們有一點沒法判斷,很擔心會不會走向冷戰。要真走向冷戰的話,中國經濟就很麻煩了,所以對這種心理影響非常大,導致人們很迷茫,預期比較差。
這5件事,每件事都有負面東西在,單個出來的話好辦,結果5件事撞在一起,負面東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現了經濟學的概念,負面效應疊加。負面東西撞在一起,負面效應疊加,最后導致中國經濟從3月份到現在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現象。
這種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調整期,這是一個重要判斷。因為從基本面來看,我們沒有進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東西撞在一起出現負面效應疊加,標志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我們估計調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時間,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調整才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是口號,要真正轉向標準化,三年將是調整期。調整期把這些負面的東西逐一加以解決之后,中國經濟才能進入到所謂高質量增長期。
四、調整期,做好三件事
中國經濟實際上沒有進入衰退期,是進入了調整期。怎么調整,逐漸形成共識,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必須穩住金融。
金融必須穩定,金融不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第1件事是穩金融。因為一旦金融穩不住的話,調整期很難渡過。總體實體經濟發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現大起大落的話,可能這個調整期就會出現混亂,所以做的第1件事就是穩金融,金融必須穩住。
怎么樣穩金融呢,估計要做五件事:
1.控制好貨幣政策。
金融的核心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一方面要防范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長的需要,這兩個必須結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控制好貨幣政策有三個要點很關鍵,一定要掌控好三個要點:
①第一個要點,保證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個不能變。
如果貨幣政策再次走向寬松的話,那么金融風險一定會爆發的,不用考慮,一定會再次爆發金融風險的壓力,所以還得要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穩健。保持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要控制好。在座的知道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產貨幣的速度,貨幣發行的速度,可以這么簡單理解。這個數據必須控制好,因為這個數據標志著貨幣發行的情況。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必須處于低速運轉才行,按照經濟學原理來講,GDP增長速度加上通脹率,再加一個參數就應該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這一條來看我們基本上控制好,9月份貨幣增長速度8.3%,你們知道過去都是在兩位數以下,年平均17%,現在已經控制到一位數,8.3%,那就是GDP6.5%再加上通脹率2%,再一個調整參數,就是它應該有的數據。看來這一條現在做得還不錯,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一位數,9月份只有8.3%,10月份數據還沒有出來。一定要保證這個數據處于中性穩健,這個數據控制不好的話會發生很重要的經營風險壓力,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第一個要點就是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
②二是流動性充足,保證流動性充足。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流動性必須能滿足,叫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最近在調整,要保證充足。怎么辦呢,要動用好多貨幣工具,比如說降準。前幾天又是逆回購1500億,等于向市場又釋放了1500億流動性。這樣以來貨幣政策一個重要要點,保證流動性的充足,那么要動用貨幣政策工具,最近陸續調整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對資金的正常需求,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能夠保持住。
③三是貨幣政策必須順暢的實現目標。
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比如說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是定向的目標。怎么能夠傳導出去,那就研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才行。比如最近為了支持民營經濟對銀行的考核指標增加一個新指標,就是比例控制。假定今年放貸100億,必須保證40%貸向民營經濟,有嚴格的考核指標。過去是口號,現在是指標了,能夠保證順暢的流向民營經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順暢要做一些機制調整,目前調整最大的就是對銀行貸款結構性控制,今年貸去多少,多少流向民營經濟,有質量要求。
郭樹清同志最近講了,大銀行最起碼1/3貸款要流向民營經濟。中小銀行2/3貸款必須流向民營經濟,五年后達到50%流向民營經濟,這是搞結構控制。這一控制,就保證了貨幣政策能夠傳導機制順暢。過去老講支持民營經濟,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為傳導機制有問題,傳導不下去,現在必須順暢傳導。再是支持實體經濟要規定一下今年貸款,比如100億,90億必須流向實體經濟,非實體經濟是10%,這才能叫支持實體經濟。對所有銀行用新的考核指標,新考核指標達到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傳導機制順暢。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傳導機制上必須順暢。最近正在做調整,我估計一個月以后大家會普遍感覺到確實支持實體經濟了,支持民營經濟了,因為傳導機制做了調整,要順暢的傳導下去。
我們做的穩金融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主要是這三個點。
一個是堅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
二是保證流動性充足,能夠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三是傳導機制順暢,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比如說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這三條如果調整好的話,我們能夠實現穩金融的目的,就是所謂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
2.去杠桿政策,去杠桿政策現在要加以調整。
去杠桿沒錯,因為杠桿確實很高。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布數據:
政府負債占GDP總量的35.2%,這個數據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虛作假,是因為把政府負債沒有統計進來,劃到企業負債里了。
二是企業負債是GDP增長的159%,這個數字偏高,企業負債沒有這么多。高的原因是把兩級政府劃到企業負債里了,一個是開發區負債,一個是地方融資負債,把這兩個去掉的話其實企業負債只是占GDP總量130%,沒有這么高。借債主體性質確實是企業,如果去掉的話企業真正負債是GDP總量130%。三是個人負債占GDP總量55.8%,在座的2015年年底個人負債占總量30%,2016年、2017年這兩年急速上漲,現在到了55.8%。
個人負債里主要是房貸和車貸,城市主要是房貸,農村主要是車貸,導致個人負債的上升太快。雖然沒有到達紅色警戒線,但是上升太快。這三種債務加起來,整個社會負債占GDP總量的250%,確實太高。按照有的學者計算,社會負債上升到GDP總量270%時,就會引爆一場嚴重的金融風險,今年年初我們開始去杠桿,就是降負債率。
從上半年經驗和教訓來看,似乎有點太猛了,而且有點一刀切。7月31號那一次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調整一下去杠桿政策,兩個調整。一個是控制好去杠桿的力度,力度必須控制好,不能太猛,太猛的話企業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多大叫力度,什么意思,誰也沒有估過,到底具體多少,誰也不清楚。我是查了一下相關決策部門的信息,體會到所謂力度就是指不是今年把杠桿去降到正常水平,是用三年時間。先把杠桿率從250%降到200%,200%還高,不著急,三年之后再繼續降,再用兩年時間降到正常水平,五年時間才把負債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前三年從250%降到200%的話,去杠桿40萬億,一年13萬億左右。13萬億左右,企業承受得起,應該問題不會太大。這樣一來,力度上調整之后,大致就會保證既能防范金融風險,又能保證企業資金鏈不會斷裂,保證企業資金需求。
一個調整是所謂控制好力度;第二個調整就是要結構性去杠桿,那就是不再搞一刀切了,民營經濟杠桿率就不高,對他們就不要再講所謂去杠桿。結構性去杠桿,誰的杠桿高就去誰的。我定了兩個重點,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是地方政府債,這兩個確實有點高。國有企業去杠桿和地方政府去杠桿成了結構性杠桿的重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我看了一下,上半年大致上通過兩條辦法把國有企業新增杠桿已經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輪負債已經被控制住了。國務院發了一個嚴格的文件,所有國有企業負債必須要達到應有標準才行,從央企開始。文件很嚴格,組織了負債繼續上升。另外一條提出來,我們不再搞剛性兌付了,國有企業債務,國家不再多給。過去國家是都給的,叫剛性兌付,國有企業借錢沒有問題,最后能還出來,因為國家兜底。上半年正式提出國家不兜底了,都是有限責任,所以對國有企業借錢,買國有企業債券要悠著點,有可能錢回不來。
好多國有企業最后處理都是破產重組,好多錢等于打水漂,回不來,國家不再搞剛性兌付。嚴格上講,現在沒有所謂保本理財項目,因為都是有限責任。這種調整就導致國有企業新增負債速度已經被控制住了,現在是存量怎么辦的問題,過去借的怎么辦。后來定一個思路,就是國有企業存量解決,負債的解決要和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怎么結合呢,國有企業改革今年是兩個重點,一是確定主業,主業必須確定。主業確定之后,非主業資產必須賣掉,必須變現。變現的錢不能用新增投資,必須還債,通過非主業變現來還債。國企改革第二個重點就是混合經濟,要大規模推動混合經濟,要大量吸納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等于增加了國有資本的資本金比例。份額做大了,份值做下來。最成功的就是聯通改革,聯通混改一個重要結果,把聯通負債降下來了。怎么降下來的呢,是以國家上升為絕對控制權降下來,國家對聯通沒有控股權了,通過混改把負債降下來。國企改革,國有企業存量似乎有點回落。
紙張企業當前如何做出正確的投資規劃和戰略選擇?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6個平價婚紗品牌,讓你看完立馬想嫁最近幾天,娛樂圈可謂好事連連,領證、結婚、懷孕......各種喜訊鋪天蓋地,羨煞旁?...
11月28日,記者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學前教育法》已經列入了全國人大的立法進程,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起草文本...
北方過冬蔬菜價格北方蔬菜價格逆勢大跌,白菜、豆角、胡蘿卜等主要品種跌幅達80%,跌到了近5年來同期的最低點。對于1...
11月28日上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交通運輸部...
記者整理發現,時至年底,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動作頻頻,開展了民企調研等活動...
滴滴順風車最新消息:滴滴繼續下架順風車28日上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