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是把棉纖維加工成為棉紗、棉線的紡紗工藝過程。這一工藝過程也適用于紡制棉型化纖紗、中長纖維紗以及棉與其他纖維混紡紗等。棉織物服用性能產好,價格低廉,且棉紡工序比較簡單,所以在紡織工業中占首要地位。
近幾年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占中國出口總量的15%~20%左右,如果加征關稅實施,將意味著我們有20%甚至更多的市場份額丟失,這將對我國紡織產業鏈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調研中企業呼吁,在中美貿易爭端的特殊環境下,希望國家能更多關注棉紡織行業,并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舉措,降低紡織企業負擔,提振市場信心。
把棉纖維加工成為棉紗、棉線的紡紗工藝過程。這一工藝過程也適用于紡制棉型化纖紗、中長纖維紗以及棉與其他纖維混紡紗等。棉織物服用性能產好,價格低廉,且棉紡工序比較簡單,所以在紡織工業中占首要地位。棉化纖紡織加工,指以棉及棉型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進行的紡紗、織布,以及用于織布和縫紉的線的生產活動。棉及化纖紡織加工指以棉及棉型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進行的紡紗、織布,以及用于織布和縫紉的線的生產活動。在同一企業內進行的與上述產品生產活動相聯系的精煉、漂白、染色、印花、軋光、起絨、縮水、樹脂整理、防蛀、阻燃等工序的小整理加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棉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棉紡生產所用的原料有棉纖維和棉型化纖,其產品有純棉紗、純化纖紗和各種混紡紗等。在棉紡紡紗系統中,根據原料品質和成紗質量要求,又分為普梳系統、精梳系統和廢紡系統。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紡織行業棉纖維消費755萬噸,與上一年基本持平;非棉纖維消費量1255萬噸,同比小幅下降1.2%。紗布產量同比均略有下降,其中紗產量1914萬噸,同比下降0.08%;布產量600億米,同比下降1.6%。從政策方面來看,2018年我國棉花體制改革取得了良好進展。首先,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得成效。新疆棉花產量穩步小幅提高,質量提升,機采棉比重也有所增加。整體來看,對于降低種植成本以及促進棉花向高質量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雖目前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停止加征新的關稅,在剛結束的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中,兩國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下游客戶下單謹慎,尤其對產品外銷占比較高的企業影響較大。
在棉花供需方面,基于當前國內外市場形勢,企業希望國家能盡快放開棉花進口配額管制,打通國內外兩個棉花市場,充分使用國際棉花資源,穩定中國紡織產品的優勢地位,并希望進口配額能惠及更多的企業,分配更加透明化,給棉紡織企業創造一個公開、公平的發展環境。其次,建議建立棉花儲備常態化機制,根據內外棉價差的變化啟動收放儲調控機制,給市場明確預期;適時輪入高質量的棉花資源,以提高儲備棉質量的整體水平,保障國內紡織企業的用棉需求。
紗是將拉長加捻紡成的細縷,通常用作的原材料。如:棉紗、紡紗、紗線。其中2021年中國紗產量為2874萬噸,同比增長8%。棉紗是棉纖維經紡紗工藝加工而成的紗,經合股加工后稱為棉線。其中2021年中國棉紗產量為1705.28萬噸,同比增長7.3%;2021年中國混紡紗產量為461.88萬噸,同比增長4.1%;純化纖紗產量為706.54萬噸,同比增長12.5%。
我國棉制各類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產品高于進口數量,其中202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741.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紡織品出口金額為225.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服裝出口金額為515.56億美元,同比增長24%。2021年中國棉布進口數量為189100噸,同比下降3.99%;進口金額為51689萬美元,同比增長11.8%;棉布出口數量為7181922噸,同比增長5.13%;出口金額為1201475萬美元,同比增長21.22%。
棉紡織產業集群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下,逐漸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如氨綸紗生產集聚地張家港市金港鎮,產品種類豐富,包括純棉、純麻,滌棉混紡、滌粘混紡、麻粘混紡氨綸包芯線等100多個品種,產品的多樣性增強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湖南省華容縣委、縣政府抓住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機遇,加速紡織企業集群發展,形成從棉花加工、紡紗、織造到家紡、服裝全產業鏈的生產體系。
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技術水平的高低,棉紡行業的紡織是一個重要標志,而這一點對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突出。作為我國棉紡行業,它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整個紡織工業有著巨大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惟有棉紡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產能加速優化工藝,改善質量,增強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中國要從紡織工業大國向紡織工業強國邁進,紡織機械的技術進步刻不容緩。棉紡機械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以國際領先技術為目標,努力縮小差距,在未來幾年形成中國品牌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機電一體化高科技含量的成套棉紡新設備。
國產成套棉紡新設備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反映在自動化程度、生產效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鋼要”、“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和“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發展鋼要”,由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提出的“新一代紡織裝備”已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一代棉紡織設備的開發研制已逐步投入生產,將大大有利于提高我國棉紡織品的質量,提高紡織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強紡織產品的競爭力。
從全球范圍來看,過去紡織機械制造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德國、意大利、瑞士等紡機生產強國。近年來,在國內及亞洲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紡織機械制造行業規模在不斷擴張。全球90%出口量的新型紡紗機、無梭織機和針織橫機輸入亞洲,尤其是輸入中國。毫無疑問,亞洲仍然是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制造中心。世界知名紡機企業陸續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生產規模已經達到整個中國紡織機械產量的1/3。外資企業生產的設備除了供中國市場外,還大量出口,甚至返銷回原產國。中國正由一個最大的紡機需求市場,向亞洲紡機制造中心,甚至世界紡機制造中心的方向轉變。
目前,中國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已趨于明朗,紡織工業已進入到加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按照《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強化,"科技創新"與"品牌建設",這必將從源頭上對紡織裝備制造業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紡機市場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紡機設備銷售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銷量大幅增長。這些設備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紡織行業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升的必然選擇。
紡織企業使用高速、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就可以減少用工,提高效率;同時,鑒于目前全球棉花等原料不足的現狀,要充分利用好纖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要上高檔設備。未來5-10年時間,這種需求趨勢將更加明顯。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棉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棉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棉紡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重...
查看詳情
擔保,是為擔保某項債務的實現而采取的措施,該項債務是主法律關系,擔保是從法律關系。擔保,包括人保、物保和金錢擔...
今年以來,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我國對外投資凸顯韌性,整體繼續保持平穩,對外承包工程實現...
各地出臺的具體措施,不斷降低了購房門檻和成本。今年以來,隨著購房者對經濟發展和自身收入的預期改善,不少地方新房...
1月中國外匯儲備里的黃金儲備達到6512萬盎司,較去年12月環比增加48萬盎司,實現連續三個月增持黃金。受此影響,1月中...
以短視頻為出發點,抖音的邊界正不斷擴張。從電商到生活服務,抖音以挑戰者的姿態,攻入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腹地。而最新...
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7日宣布,將終結日本首款國產噴氣式客機SpaceJet研發項目。這意味著,經歷十余年曲折后,這一項目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