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儲能電池行業作為能源革命與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二、儲能電池行業發展現狀趨勢
(一)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
過去,儲能電池行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政策紅利,強制配儲政策推動了行業規模的快速擴張。然而,隨著政策轉向,行業告別“政策哺育期”,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多地積極探索容量補償機制,優化工商業分時電價結構,推動用戶側儲能需求釋放。這一轉變促使企業更加注重產品性能、成本控制和市場服務能力,以適應市場化的競爭環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2030年國內儲能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戰略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分析
(二)技術迭代加速
技術創新是儲能電池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鋰離子電池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技術迭代不斷加速。高能量密度電芯的研發取得進展,使得儲能系統在相同體積下能夠存儲更多能量;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也在逐步突破,有望解決液態電池存在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問題。同時,鈉離子電池憑借成本低、資源豐富的優勢,在特定場景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也在不斷探索和示范中,為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選擇。
(三)應用場景多元化
儲能電池的應用場景日益多元化,涵蓋電力系統儲能、工商業儲能、用戶側儲能等多個領域。在電力系統儲能方面,新能源裝機激增導致發電的間歇性與波動性加劇,儲能配置成為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關鍵手段,發電側和電網側對儲能系統的需求不斷增長。工商業儲能憑借較高的內部收益率,成為增速最快的分支,峰谷價差擴大和電力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了其發展。用戶側儲能方面,隨著鋰電池成本下降和峰谷價差拉大,經濟性逐漸凸顯,但歐洲戶儲市場因庫存積壓進入調整期,國內市場則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四)出海競爭加劇
中國儲能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全球市占率較高。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陽光電源、比亞迪等企業在歐美市場建立本土化供應鏈,通過本地化生產和銷售,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然而,海外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企業需要面對不同的政策環境、技術標準和市場需求,這對企業的國際化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儲能電池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
(一)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電池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儲能配置比例逐步提升,推動儲能電池需求爆發。未來幾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能電池市場之一,占比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不同細分領域的市場規模也將呈現出差異化增長,電力系統儲能、工商業儲能等領域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二)競爭格局分化
中國儲能電池產業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頭部企業憑借技術積累、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在儲能電池制造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還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此同時,專精特新企業通過“光儲一體化”模式實現差異化競爭,在特定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跨界玩家如光伏巨頭也通過系統集成切入市場,加劇了行業競爭。此外,第三方服務商專注于系統集成與運維優化,提供定制化儲能解決方案,成為行業競爭的新力量。
四、投資建議
(一)關注技術成熟領域
在儲能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建議企業優先布局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成熟技術領域。這些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應用,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技術成熟度和市場認可度。企業可以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和降低成本,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同時,關注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進展,適時進行技術儲備和布局,以搶占未來市場先機。
(二)聚焦長時儲能與工商業儲能
隨著新能源占比的提升,電網對長時儲能(4小時以上)的需求激增。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將加速商業化,滿足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企業可以關注這些技術的發展動態,積極參與相關項目的投資和建設。此外,工商業儲能市場具有較高的內部收益率和增長潛力,峰谷價差擴大和電力市場化改革將推動其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企業可以針對工商業用戶的需求,開發定制化的儲能解決方案,提供綜合能源服務。
(三)加強國際化布局
中國儲能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企業應加強國際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在歐美等市場建立本土化供應鏈,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需求,降低物流成本和貿易風險。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五、風險預警與應對策略
(一)技術路線風險
儲能技術迭代快,企業可能面臨技術路線選擇錯誤的風險。如果企業投入大量資源研發的技術最終無法實現商業化應用,將導致巨大的損失。為應對這一風險,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技術評估體系,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究和分析,謹慎選擇技術路線。同時,保持對多種技術路線的關注和投入,分散技術風險。
(二)市場風險
儲能收益模式依賴電力市場改革,投資回報存在不確定性。政策變化、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影響儲能項目的收益。企業應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和市場機制完善進度,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和市場規則的討論,爭取有利的市場環境。同時,優化項目投資策略,選擇具有穩定收益預期的項目進行投資。
(三)運營風險
儲能系統運維復雜,存在熱管理、電池一致性、壽命衰減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儲能系統性能下降,甚至引發安全事故。企業應加強運維團隊建設,提高運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建立完善的運維管理體系,加強對儲能系統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選擇質量可靠的電池產品和設備,確保儲能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六、儲能電池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一)技術融合加速
未來,儲能系統將與AI、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深度融合。通過AI算法優化,儲能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運維、精準預測與優化調度,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儲能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構建儲能系統的虛擬模型,進行實時仿真和優化,為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提供決策支持。
(二)儲能+綜合能源服務模式興起
儲能將與光伏、風電、充電樁等深度融合,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解決方案。能源企業通過“儲能+虛擬電廠”模式,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能源服務。
(三)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主流
在全球“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儲能電池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低碳發展。企業將加大對環保材料和清潔生產工藝的研發和應用,降低儲能電池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儲能系統的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納比例,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推動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
儲能電池行業正處于規模化擴張與技術深度突破的關鍵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洞察行業發展趨勢,提前布局。通過關注技術成熟領域、聚焦長時儲能與工商業儲能、加強國際化布局等策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高度重視風險預警與應對,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電池行業將為推動能源革命和實現“雙碳”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如需獲取完整版報告及定制化戰略規劃方案請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國內外儲能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戰略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