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展覽的展示內容涵蓋了文化藝術、商業貿易、科技教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展覽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商業的合作與發展、知識的傳播與普及。線上展覽行業的發展涉及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展覽策劃、市場營銷等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是一個跨學科、跨行業的高科技產業。
目前,全球線上展覽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與創新的關鍵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和人們對線上交流需求的增加,線上展覽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在全球會展業經歷疫情沖擊與數字技術雙重洗禮的背景下,中國線上展覽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從“應急替代方案”到“產業新物種”的進化。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在《2025-2030年中國線上展覽行業全景分析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中明確指出,線上展覽已突破傳統展會的物理邊界,形成涵蓋技術底座、內容生態、服務體系的完整產業形態,成為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載體。這場由代碼重構空間的革命,正在重新定義“展覽”二字的全部內涵。
一、市場發展現狀:從工具革命到產業重構
線上展覽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技術、政策與消費行為變遷共同作用的結果。中研普華研究顯示,企業降本需求、消費者云端交互習慣的養成,以及5G/AI技術的成熟,構成行業爆發的三重底層邏輯。相較于傳統展會,線上展覽平均獲客成本降低,單場覆蓋范圍卻可擴展,這種“輕資產、高效率”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企業營銷的標配工具。
政策端同樣釋放出強烈信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線上展覽會服務指南》,首次明確展前策劃、展中運營、展后評估的全流程標準,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規范化發展。與此同時,商務部《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工作指引》、深圳“數字會展專項補貼”等政策工具箱的持續豐富,為行業注入強勁動能。
技術迭代則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引擎。MR(混合現實)技術通過空間計算與實時渲染,使復雜工業設備的云端展示成為可能;AI大模型滲透展覽全流程,從需求預測、內容生成到流量調度,形成“智能中樞”;區塊鏈技術構建起數字身份認證、智能合約執行、碳足跡追蹤的信任體系。中研普華分析指出,技術融合正在重塑展覽業的“空間經濟學”——單平方米展示容量提升,傳統展位成本下降,觀眾停留時長延長,轉化率提升。
二、市場規模:從百億賽道到萬億生態的裂變
線上展覽的市場規模擴張呈現出典型的“指數級增長”特征。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至2030年,行業將迎來“MR+AI+5G”技術集群的突破期,技術融合將使單場展會運營效率提升,參展成本下降,推動行業從“流量運營”轉向“價值創造”。這種變革直接反映在市場規模的躍遷上:純線上模式占比穩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Hybrid模式成為主力,生成式AI在腳本生成、虛擬主持人、實時多語翻譯等領域大規模商用,數字藏品認證展品、智能合約自動分賬等創新應用迅速普及。
值得關注的是,線上展覽的盈利模式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中研普華報告顯示,數據服務占比提升,通過觀眾行為分析提供市場洞察;碳交易成為新增長點,綠色展會產生的碳減排量實現市場化交易;此外,訂閱制、共享展位、C2B反向定制等模式創新,推動行業從“規模經濟”向“范圍經濟”轉型。這些創新使行業毛利率提升,開辟出第二增長曲線。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線上展覽行業全景分析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三、產業鏈解析: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協同
線上展覽的產業鏈呈現出“金字塔”式結構,各環節的協同創新成為行業突破的關鍵。
上游技術底座層:云服務商、通信運營商與軟硬件開發商構成核心支撐。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通過云渲染、云分發技術,為線上展會提供算力保障;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5G網絡,使8K直播、全息投影成為現實;而專注于虛擬展館設計的科創公司,則通過SLAM算法、3D模型輕量化等技術,突破設備渲染負載瓶頸。中研普華供應鏈調研顯示,上游技術迭代速度直接影響中游平臺的服務能力,例如,國產激光切割機精度提升、微型投影模組成本下降,為展臺設計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游平臺服務層:垂直線上展會平臺、傳統展覽公司自建平臺與跨界互聯網平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以“會鏈接”為代表的垂直平臺,通過AI智能買家配對功能,將撮合效率提升;上海博華云展等傳統展商轉型者,依托行業資源推出Uni Digital,付費買家數同比增長;抖音企業號、1688商+直播等跨界玩家,則通過“云探廠”直播帶貨模式,使單場活動銷售額突破新高。中研普華競爭格局分析指出,頭部平臺正通過“技術+內容+渠道”的三重壁壘構建護城河,而中小平臺則聚焦細分領域,如專注農業科技的“珈和云展”,通過衛星遙感數據提供精準農業解決方案,形成獨特競爭力。
下游應用場景層:制造型企業、貿易流通企業、文化機構與行業協會構成核心客群,而觀眾需求的多元化正在推動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萍夹椭行∑髽I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新引擎,其參展比例顯著提升;文化機構則通過數字文物展示、沉浸式體驗項目,使博物館參觀時長增加;商業空間領域,AR虛擬試衣、智能貨架等應用提升零售轉化率。中研普華客戶調研顯示,2025年展示系統采購決策因素中,“互動體驗能力”權重首次超過“價格因素”,成為首要考量。
中國線上展覽企業正在構建“國內基地+海外節點”的全球網絡。中研普華全球競爭力分析指出,到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將提升,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
當MR技術讓千里之外的觀眾“觸碰”展品,當AI算法精準匹配供需,當區塊鏈確保每份合同的不可篡改,線上展覽已不再是傳統展會的簡單復制,而是正在重構商業連接的底層邏輯。
想了解更多線上展覽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線上展覽行業全景分析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