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燃氣聯盟發布《2025全球LNG報告》指出,天然氣依然是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清潔優質燃料。2024年,全球LNG市場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全年LNG貿易量同比增長2.4%,新增液化年產能達到650萬噸。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和剛果(布)首次躋身LNG出口國行列,為全球供應格局注入了新活力。與此同時,亞洲地區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有效平抑了市場波動,使LNG價格趨于穩定。
液化天然氣(LNG)行業是現代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推動清潔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LNG是天然氣經過冷卻至極低溫度(約-162℃)液化而成的液體,具有體積小、能量密度高、便于儲存和運輸等優點。LNG行業涵蓋了天然氣的液化、儲存、運輸、再氣化和終端應用等多個環節,廣泛應用于城市燃氣、工業燃料、發電、交通等領域。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能源,已成為中國優化能源消費體系、實現減碳承諾的重要抓手。液化天然氣(LNG)憑借其儲存靈活、運輸高效的特點,成為彌補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載體。近年來,中國LNG產業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多重驅動下快速發展,逐步構建起從進口接收、儲運設施到終端消費的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中國LNG行業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就。一方面,隨著國內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LNG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逐漸提高;另一方面,國家對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推動了LNG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應用的快速發展。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以7864萬噸的進口量繼續領跑全球,印度則以19.1%的增速成為增長最快的市場。這種增長態勢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年初LNG價格處于相對低位,刺激了價格敏感型買家的采購意愿;二是極端高溫天氣導致發電用氣需求激增。相比之下,歐洲市場則因庫存高企、需求疲軟等因素,進口量大幅減少,其中英國降幅最為明顯。
《報告》預計,隨著2025年全球新增5800萬噸/年液化產能的釋放,LNG貿易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調整。
中國LNG行業已形成以國有能源企業為主導、民營企業差異化競爭、國際合作深度參與的市場格局。生產端,國內液化能力持續提升,但產量增速仍滯后于消費需求,供需缺口需依賴進口填補。進口端,多元化采購策略逐步成型,但地緣政治風險與價格波動對供應鏈穩定性構成壓力。基礎設施方面,沿海接收站布局加速,內陸儲運網絡仍待完善,區域間資源調配效率有待提升。政策層面,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清潔能源補貼機制優化,為行業注入活力。技術創新成為突破瓶頸的核心路徑,小型模塊化液化裝置、冷能綜合利用等技術應用逐步推廣,推動全產業鏈降本增效。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LNG(液化天然氣)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LNG行業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一方面,能源結構綠色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工業領域煤改氣政策持續推進,為LNG消費增長提供長期動力;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滲透、氫能等替代能源的崛起,倒逼行業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升級。在此背景下,產業鏈協同能力、技術自主化水平、國際資源整合效率成為競爭焦點。企業需平衡短期市場拓展與長期技術儲備,在冷能利用、數字化管理、碳捕捉等領域構建差異化優勢。同時,如何通過國際合作降低進口成本、通過區域協同優化資源配置,將是行業突破發展天花板的關鍵。
未來十年,中國LNG行業將呈現“規模增長與結構優化并行”的發展特征。政策層面,“十四五”能源規劃與碳中和目標將持續強化天然氣在過渡能源體系中的支柱地位,推動接收站擴建、管網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層面,浮式液化裝置、智能儲運系統、冷能梯級利用等創新技術將加速產業化,推動能效提升與碳排放降低。市場層面,進口多元化戰略深化,國內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氣源開發提速,有助于緩解對外依存壓力。區域協同方面,北方資源產區與南方消費市場的聯動將加強,形成“沿海樞紐+內陸支點”的立體化供應網絡。
總體來看,中國LNG行業正處于戰略機遇期,其發展不僅關乎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更是高端裝備制造、綠色技術創新等新興產業的重要支點。行業需以技術創新為內核,以國際合作與市場化改革為雙輪驅動,構建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產業生態。在此過程中,企業需前瞻性布局低碳技術、強化風險管控能力,政府則需完善市場機制、引導資源高效配置,共同推動中國從LNG消費大國向技術輸出與標準制定的全球引領者跨越。
想要了解更多LNG(液化天然氣)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LNG(液化天然氣)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