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2016年網絡經濟關鍵字,就不能不提到網紅,從王思聰、高曉松、王尼瑪到papi醬,網紅憑借其強大的“吸金”和“吸睛”能力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也產生了不可思議的資金聚集。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2016年網紅相關產業產值預估接近580億人民幣,包括網紅所經營的網絡商店銷售額、行銷廣告收入等,遠大于2015年電影產業440億人民幣的規模。

如果說,網紅的定義是行為或言論在網絡廣泛流傳的素人明星,那么在臺灣,網紅的出現或許比大陸更早一些。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從撰寫《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痞子蔡到“臺大五姬”,還有隨后進入演藝圈的“瑤瑤”郭書瑤、“水果妹”柯以柔、“豆花妹”蔡黃汝,以及彎彎、hold住姐、宅女小紅、馬來貘再到去年大紅大紫的“泛舟哥”張吉吟等,他們有的意外地透過偶發事件爆紅,也可能經過長期的名聲累積,成為網紅,不少甚至還在大陸收割眾多粉絲。
而在“網紅形態”上,臺灣與大陸一樣,同樣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千秋。懂得說“單口相聲”的變成短視頻網紅:大陸有Papi醬,臺灣有150萬粉絲的蔡阿嘎、230萬粉絲的谷阿莫。會寫腳本的變成短劇網紅:大陸有“谷大白話”,臺灣有103萬粉絲的“這群人”。懂得穿搭的變成時尚網紅:大陸有張大奕eve,臺灣有鄭雅勻。其他還有美食網紅、旅游網紅等,經營各種領域的“內容網紅”。
而臺灣網紅的最大聚集地,主要集中在facebook(臉書)和youtube(油管)上。在臺灣擁有1800萬月活躍賬號的臉書,2016年2月陸續在全球啟動直播功能。臺灣伊林模特經紀公司總經理陳婉若告訴導報記者,臉書影音觀看時間的成長幅度非常驚人,目前臺灣的網紅直播大多聚集于此。“以前藝人的渠道是電視、報紙、廣播,現在只要有手機就能做直播,跟粉絲能有更加深入的互動,所以成長速度很快。”
只要有一臺手機就能做短片、做直播,超低的門檻及方便的互動,讓越來越多的素人,期待通過網絡成為一名網紅。
變現模式單一主要靠代言賺錢 2016年是大陸“網紅產業收割元年”,大量的網紅通過互聯網賺取大量的金錢,除了靠網絡直播與平臺分潤之外,其中一個變現的方式就來自于商品銷售,網紅與購物網站服務商之間的聯手也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例如臺灣藝人羅志祥的大陸網紅女友周揚青,同名網店年營收預估超過1億新臺幣。但在臺灣,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網紅是靠這個賺錢的。
鄭雅勻是誰?她是臺灣伊林模特經紀公司的一名模特,身高173cm,年齡只有23歲,“膚白貌美大長腿”,加上會打扮、經常在臉書上與網友分享彩妝,她成了一名粉絲數近10萬的小網紅。
最近迷上臉書直播的她,與粉絲的互動更加活絡,絕大多數彩妝視頻,都能有上萬的點擊率,這在臺灣“網紅圈”當中,成績算不錯。“對我來說,直播不浪費時間,而且跟粉絲的互動性更強,也讓我收獲了更多的關注度。”鄭雅勻俏皮地說。希望借由高人氣獲取代言,再通過代言來賺取代言費或者在臉書上發發“有償廣告”,這才是臺灣網紅的“發跡套路”。
“臺灣的購物網站不多,因此臺灣網紅大部分不會有自己的網店,此外臺灣不少內容網紅主要走搞笑路線,也沒有什么相關產品適合。”陳婉若告訴導報記者,在臺灣,網紅算不上是一個“產業”,最多只能算“潮流”或者“趨勢”。
鄭雅勻坦言,臺灣絕大多數網紅都不是全職的,網紅們白天依舊在各行各業打拼,閑暇時才會經營自己的網絡平臺。
臺灣網紅也希望西進大陸 今日素人,明日巨星,網絡是夢工廠,搶占網友的眼球背后,正是龐大無比的商機,越來越多的臺灣網紅及網紅經濟公司把目光投向大陸。
“臺灣的網紅商機規模一年大概50億元新臺幣,跟大陸比起來真的是太小了。”陳婉若告訴導報記者,伊林目前除了安排旗下藝人與咪咕直播合作外,也在騰訊制作《女票養成》直播節目,希望能通過這個途徑將公司網紅移植到大陸。
鄭雅勻正是《女票養成》節目中的一個固定班底,甜美的聲音讓她在大陸收獲不少粉絲,她也坦言,經常觀看大陸網紅的直播,希望能更多地融入大陸的直播氛圍,與粉絲打好關系。她認為,大陸的網紅們在直播平臺中,經常能展現出十八般武藝,唱歌跳舞那是基本功,琴棋書畫是進階版。而臺灣的網紅大部分都是搞笑或者美貌路線,路數比較單一。
鄭雅勻坦承,不管在大陸還是臺灣,網紅們想要從吸引“人潮”到吸引“錢潮”,這條路可不那么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