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DNA之父、美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接受了新華社專訪,并就治愈癌癥等一系列話題展開對話。
人類離治愈癌癥還有多遠?“用不了100年”
此次到訪中國,已經是沃森的第四次“中國之行”。談及此行的目的,沃森明確表示要在中國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院“沃森生命科學中心”。
“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研發讓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的癌癥療法。我們正在努力讓癌癥治療更加便宜、副作用更少、人們痛苦更少。”沃森說。
人類離治愈癌癥還有多遠?沃森說,研究如何治愈癌癥一直以來都是他的關注點。“人類了解癌癥已經超過10年,希望我們能夠在未來50年內治愈它。”沃森說,“我覺得人類不會花上100年那么久才去治愈。”
如何看待“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這是很大的跨越”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人們通過沃森和克里克發表在《自然》雜志上僅1000余字的論文,更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與傳遞途徑,“生命的秘密”逐漸被揭開,人類了解生命、探索生命的過程更加清晰。
近日,由中國科學家參與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實現了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意味著酵母的生命“源代碼”可以完全由人工編寫。沃森也關注了這一合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我認為這是很大的跨越。”沃森說。
“生命是個很復雜的有機體,實驗中只有一個細胞的設計和合成。”沃森說,“對基因的了解加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疾病、治愈疾病。”
人類未來能否更加長壽?“我現在的目標是活到90歲”
隨著人類對生命的認識不斷加深,人類也在不斷嘗試“刷新”人類壽命。美國《時代》發表的《長壽的新時代》文章稱,得益于醫學和科學領域取得的進展,我們的生命正在延長,讓更多人活到100歲、甚至更長正在變成現實。
基因研究能不能讓人類更加長壽?
89歲的沃森給出了幽默的答案:“我現在的任務就是活到90歲。”
“我覺得我們不一定要活得那么長久。有人會覺得很有必要,但是我認為活得久的代價是昂貴的。你活得長,你可能要吃更多藥,你要花錢修復你的膝蓋。”沃森說,“雖然我現在還能慢跑,還能快速地跑步上樓梯,但是我不會愿意坐著輪椅活。”此時他又露出了招牌式大笑。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園區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愈加重要,產業集聚程度越
能源是全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作為三大能源之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水平不斷提出更高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