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擊敗當今所有圍棋高手已經是過期的新聞,它在遵循規則上是人類無法相比的,演繹規則也是它的強項,人腦會犯錯誤,它卻可以不犯任何錯誤。同樣是遵照規則,同樣是應用演繹規則,大家自然而然地會把機器人看病與下棋聯系起來。原則上醫生能做的,機器人都可以做,現在連手術都有機器人在做。而醫生會犯錯,機器人不會,機器人豈不是要取代醫生?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說現在國內醫生開始趨于平庸化,看不了疑難雜癥。原因無外乎國家醫保政策的限制,國內醫患關系緊張,醫療教育系統混亂,醫生缺乏職業精神。如果真的是這樣,確實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假設這個時候推出醫療機器人,它們不拿工資,不怕病人打罵,不需要任何培訓,更不用擔心敬業精神,可謂理想的中國醫生替代品,中國醫生豈不要失業?
機器人真能取代醫生嗎?我先來說說美國診所的情況:
作為一個獨立執業的醫生,每天看的病人當中,一般來說,90%是容易或者簡單的,10%是復雜病例。比方說都是頭疼病人,普通頭疼常見的就是偏頭痛,鼻竇炎,緊張性頭痛,甚至頸椎病等等,問下病史檢查一下,做個化驗/CT/MRI基本上都能診斷。那么10%的病人什么樣呢?有一個病人10天前毫無原因開始頭疼,檢查都做了,沒有異常發現,細問病史,說他2個星期前去潛水,也沒有到太深的地方。上來后也沒什么異常。回家后第二天才開始頭疼。因為這個歷史我做了腦血管造影,證明是腦血管dissection。文獻中并沒有這樣的記載。另一個病人頭痛1年半,幾個月前做MRI正常,治療無效。作為第二診療意見,我看了他后非常疑惑,硬著頭皮重復做了MRI,結果發現是顱咽管瘤,神經外科醫生看了圖片,聽到幾個月前MRI正常,非常果斷地說不可能是顱咽管瘤,原因是這么短期內不可能長出這個腫瘤,可手術無情地證明就是顱咽管瘤。切除后恢復良好。
回到機器人這個話題,如果我與IT專家合寫這個軟件,機器人診斷治療這90%的病人應該毫無問題,那么10%的疑難病人呢?我可以說機器人不可能診斷,因為這些內容不是常規可以診斷,自然不在程序之中,所以我可以斷定這兩個病人一定漏診,后果呢?第一個病人可以中風偏癱,第二個病人會隨著腫瘤長大失明,手術不能切除或者切不干凈留下后遺癥,無論怎樣都會導致法律訴訟。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吧?作為一個醫生必須對得起這張醫生執照。就是因為那10%的病人,醫生這個職業是不能被機器人替代的。因為到診所來看醫生的病人,臉上并沒有貼著疑難兩字。你看的每一個病人都有可能是那10%疑難雜癥,你擔不起誤診漏診的后果。機器人可以處理90%的病人,問題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我衷心支持國內醫生規范性培養的制度,避免平庸化。如果醫生平庸到機器人可以取代的地步,醫生離失業真的不遠了。到時候馬云是笑了,全中國的老百姓恐怕連哭都哭不出來了。機器人才不管你哭笑呢,不是嗎?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的整份研究報告用20余萬字的詳盡內容,多達400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智慧體育產業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體育技術及高智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