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法國和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到2030年,中國居民可能會再次唿吸到如同40年前一樣的新鮮空氣,但前提是中國繼續致力于推廣更清潔的能源。
港媒稱,根據中國、法國和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到2030年,中國居民可能會再次唿吸到如同40年前一樣的新鮮空氣,但前提是中國繼續致力于推廣更清潔的能源。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0日報道稱,7月1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論文說,中國最糟糕的空氣污染種類,即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本網注)可能在幾年前就達到了平均濃度每立方米約60微克的峰值。
研究稱,到2030年,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利用類似天然氣和電力這樣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以及更少使用用于烹飪取暖的煤或干草,PM2.5的平均濃度可能每立方米會減少近5微克。
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顯示,這種表面上看起來不起眼的變化足以讓中國空氣質量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水平,那時中國經濟剛剛繁榮起來。
報道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的首席科學家陶澍說,這一模式只把城市化進程作為考量因素,其他許多努力也在進一步降低中國的污染水平。
他說,其他驅動因素包括政府對污染者實施更嚴厲的處罰、應用新生產技術以消耗更少能源,以及類似風能、太陽能和核電這樣的可替代能源廣泛代替化石燃料。
研究小組在全國各地環境監測站收集的數據顯示,這些措施已使近期污染物排放下降,這些污染物諸如:多環芳烴,一種主要致癌化學物質;二氧化硫,一種形成酸雨的化學物;一氧化氮,形成霧霾的重要物質。
陶澍說:“中國經歷了污染的慘痛歷史,但最糟糕的日子已成過去。我們擁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這一結論。這讓我們對未來感到樂觀。”
報道稱,根據陶澍及其同事的估計,到2030年,中國內地7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而目前該比例不到60%。
研究人員對城市化相關環境改善對健康的影響進行預測后發現,通過唿吸更清潔的空氣可以阻止約100萬過早死亡的案例。
北京清華大學綠色反應工程與工藝實驗室教授王金福說,生活在歐洲的老年人可能對中國的處境很熟悉。
沒有參與陶澍研究的王金福說:“德國人受夠了污染。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措施。到了20世紀90年代,情況大不相同了。”
他還說:“這個情況也將發生在中國,10年或20年后,人們將看到并感受到結果。在用新技術來維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污染是有可能做到的。”
陶澍說,科學家的發現并不意味著霧霾不再是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居民會面臨改善空氣質量進程較慢的問題,因為人口眾多導致難以減少某些污染物。
他說:“干凈的空氣不會在那兒等著我們。我們還需要很多年的奮斗。”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城里人大概都見過谷歌街景著名的360度取景車,它會在公共道路上拍攝照片,最終拼接成全景圖像。但除了照片外,這家互2...
年報顯示,我國已連續八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介紹,監測表明,隨著機動...
好不容易熬過了霧霾和沙塵暴,臭氧污染又來了。5月18至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一次污染過程,北京、天津、河北中P...
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2017年4月和1-4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15日說,總統文在寅已經責成保健和社會事務研究所成立“霧霾防治委員會”,并將治霾列為韓國政府今年...
環境保護部今日(16日)發布2017年4月和1-4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