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觀光園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否則將被淘汰!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日前,原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一行來梅調研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等林業產業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相關活動。
廣東:發展林業產業助推高質量發展
日前,原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一行來梅調研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等林業產業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相關活動。
調研組一行先后來到梅縣區、平遠縣等地,深入林區調研森林撫育、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旅游康養等工作,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就梅州下一步林業產業發展進行座談交流。
張愛軍對封加平等專家一行前來梅州考察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國家林業部門、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等單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梅州經濟社會發展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梅州正按照省委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等短板,依托南藥、茶葉、柚果、林業等優勢資源,科學謀劃新業態,做大做強綠色生態富民產業,推動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愛軍說,林業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脫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梅州市各級各部門將繼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導向,努力把林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各級林業部門將強化與國家、省林業部門的對接,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等重點工作,認真研究國家儲備林項目,做好鄉土樹種培育、新樹種選育,不斷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中,梅州將統籌兼顧、科學謀劃森林旅游康養產業,認真組織開展國家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定工作,積極倡導發展“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超標、無抗生素、無激素”的生態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綠色產業發展,打響長壽梅州品牌。
封加平對梅州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由衷高興,并介紹了國家林業產業發展、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國家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定等情況。他表示,梅州生態優美,人杰地靈,資源豐富,在林業產業、生物醫藥等綠色經濟方面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他希望梅州抓住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機遇,積極培育鄉土樹種,做好森林撫育工作,科學規劃森林旅游康養開發,不斷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廣州從化村民日子開出“花”
“以前種莊稼,現在都變成種花、種水果了。”今年29歲的邱穩莊十分感慨,他7年前回到了家鄉廣東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道西和村,目前經營一家150畝的農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廣州從化西和村以花為媒迎來了三次蝶變——從“萬花園”項目建設到“美麗鄉村”試點,再發展成為西和萬花風情小鎮,不僅讓當地村民的生活好起來了,還吸引了許多像邱穩莊這樣的年輕人回到村里。西和村正做好花卉文章,在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進。
“流轉土地肯定比種田好”
從花卉大道進入西和村,便能看到村內道路干凈整潔,兩旁點綴著各色鮮花,一處處種植大棚連接成片。如今,西和村利用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以及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
在20多年前,西和村面對鄉村的普遍困境:交通閉塞,少有人來,外部資源無法進入;地廣人稀,且為農業用地,村里的人多以種植為生。全村1000多戶籍人口,年輕人要么外出務工,要么閑置在家幫忙務農,老人更是一輩子下田,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轉機出現在1993年,臺灣花卉商人劉敏正來到了這里,他對平地廣闊、氣候宜人的西和村“一見鐘情”。隨后,這里就有了第一家現代化企業——大丘莊園。到1997年,西和村又引進了玫瑰園種植基地,村民經濟收入開始有了明顯起色。
這時,如何擴大規模更進一步發展花卉產業的問題擺在了西和村面前。在2005年,西和村決定實行流轉土地政策,統一承包、統一管理,讓土地使用“活”起來。“當時大家還有所猶豫,土地是農民的唯一經濟來源。”西和村黨支部老書記何柏榮回憶說,“村委干部就挨家挨戶做工作,告訴他們流轉土地肯定比種田好。”
經過動員,土地流轉很快就步入正軌,西和村的發展也走上了“高速路”。截至2016年,西和村流轉土地3000多畝,籌建“萬花園”項目,引進花卉種植、旅游觀光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等。今年,該村集體收入約42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800多元增加到2.3萬元。
15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走進正欣園藝種植基地,200畝的大棚空間里,仙人掌、蘭花、多肉植物等小盆栽整齊排列,看不到盡頭,七八個工作人員正在按照既定路線對盆栽進行保養工作。
“西和村優勢明顯,既靠近珠三角巨大的市場空間,又能與廣州城區拉開一定距離,擁有大片的土地進行規模化生產,擴大企業銷售規模。”正欣園藝負責人宋場告訴記者,進駐9年以來,正欣園藝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華南最大的多肉植物生產企業,年出貨量高達300萬盆,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村里環境變化很大,企業也發展得很好,收入也不少,看到后就自然回來了。”鐘文龍是土生土長的西和人,今年7月大學畢業就回到了家鄉,在正欣園藝從事陶藝工作,負責制造盆景底座的花盆。
“盆景”多了就成了“風景”。目前,西和村共落戶企業30多家,形成以各類小盆栽、蘭花等為主的花卉種植產業和以櫻花、玫瑰花、火龍果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點,共吸收當地及周邊15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西和村人口本就不多,現在招工都招不到人了。”西和村黨支部副書記謝炳輝說,近些年來西和村引進了多家企業,當地村民的收入也日益增長,只能從鄰村或者外地招聘工人。此外,西和村不斷優化學研環境,引進了數十位研究生,甚至有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博士。
與此同時,2014年西和村成功創建“廣州市級美麗鄉村”,到2016年打造西和萬花風情小鎮,不斷集聚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要素,吸引各地游客前來。2018年,西和村內景區共接待各地游客約100萬人次。
“今年9月,西和村成立了廣東首個粵菜師傅工作室。”城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和小鎮正在從發展第一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在生產花卉的同時,也參與到鄉村旅游、科普學研、文化創意等項目中,加快把西和特色小鎮整合為大景區,激發鄉村經濟新活力。
農業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養蝦人必須知道富營養水體的危害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導致海洋、湖泊、河...
氣體產品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一般工業氣體和特種氣體兩大類。一般工業氣體產銷量大,但對純度要求不高。特種氣體產...
水處理絮凝劑行業是環保行業中重要的一個部分,絮凝劑在水處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于去除多種高分子有機物、某些重金...
云陽大陽:荒山種“百歲草” 定叫黃精變 “黃金”“它既可食用,也可欣賞,還可入藥,是山里農家名副其實的致富‘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群眾對眼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務艱巨。...
據統計的中國農業銀行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定期存款利率執行表。大家可以看到,以最高利率進行統計的話,其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