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有關部署和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快北京市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制訂本規劃。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以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為導向,以實現鄉村振興為根本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園區特色,著力促進園區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著力促進產城產鎮產村融合,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二)建設定位
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動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業態,著力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范、技術轉化推廣和職業農民培訓的功能。強化創新鏈,支撐產業鏈,激活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分享利益鏈,將園區打造為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試驗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區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
(三)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引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強化農業高新技術應用,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園區,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商業模式等領域全面創新。
2.堅持特色發展。根據各園區的資源稟賦與發展階段,立足區域農業生態類型,鼓勵園區集聚優勢特色產業差異化發展,打造品牌農業,促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升級。
3.堅持示范帶動。完善園區引領示范作用,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輻射帶動京津冀農業轉型升級,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4.堅持融合促進。樹立全產業鏈發展思維,促進農業產業鏈向上下游延展滲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強化城鄉統籌發展,鼓勵探索“園鎮一體”、“園村一體”發展新模式。
5.發揮“兩個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集成科技、信息、資本、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加大對園區支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園區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園區共建共治共享。
(四)發展目標
到2022年,健全由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市級農業園區為支撐的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科技支撐明顯、技術裝備先進、產業鏈有機延伸、新型業態豐富的都市農業特色科技園區,打造農業“高精尖”產業發展的策源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催化劑、農民增收致富的源動力、鄉村生態和文化振興的加速器,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園區布局更加完善。依托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特色小鎮等,建設20-30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強已有國家級園區建設,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園區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增強。吸引一批院士團隊、國家級人才等高端人才團隊進駐園區;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園區與高等院所、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技攻關。
——園區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增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800個以上,專利申請數300項以上,科技成果轉化數量500個以上,園區節水能力進一步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5以上,技術培訓10萬人次以上,建設“星創天地”80家。
——園區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大幅提升。轉變“輸血”為“造血”,帶動園區內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農民平均增速,助力北京低收入村和農戶增收致富。
到2025年,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培育與轉移轉化的創新高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其服務業集聚的核心載體,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產城鎮村融合發展與農村綜合改革的示范典型。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都市農業產業興旺、美麗鄉村生態宜居、農村社會鄉風文明、農村基層治理有效、新型職業農民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重點任務
(一)積極探索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
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高新技術轉移轉化,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支持園區科技創新,認真落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完善政策、金融、社會資本等多元投入機制,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通過創新驅動將農業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對農戶的帶動作用,助推都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探索政府、園區、科研院所、生產經營主體、農民等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設治理新格局。
(二)集聚優勢科教資源,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引導科技、信息、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園區高度集聚。吸引匯聚農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科教資源,在園區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支持園區企業和科研機構結合區域實際,自主承擔或聯合參與科研項目,開展特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吸引匯聚農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科教資源,搭建各類研發機構、測試檢測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交易機構等重大功能型和科研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原創技術的對接與轉化。引導園區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創新創業、企業孵化、信息交流、中介服務、投融資等一體化服務,加強先進實用技術集成示范,打造科技精準扶貧模式,發揮園區窗口效應和帶動作用。
(三)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推動農業高精尖發展
打造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雙創”載體,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形成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群。依托園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強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條件設施建設,打造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品牌化經營和高值化發展,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高端發展,提升農產品加工、物流水平和品牌價值,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互聯網+園區”等創新模式和新型業態,強化現代服務業與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強特色優勢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增強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推動北京都市現代農業向科技農業、精致農業、高端農業方向發展。
(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高園區雙創能力
構建以政產學研用結合、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創新體系,提高創新效率。建設具有區域特點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按照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聚集一批農業領域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促進園區更加注重吸引、培養、使用、激勵人才,更加注重發揮創新型企業家、專業技術人才在園區發展中的作用,營造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生態環境。堅持高端人才引進與鄉土人才培養并重,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建立創業服務中心和科技孵化器。鼓勵大學生、企業主、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自主創新創業,使各類“雙創”主體成為推動農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五)鼓勵特色化發展,完善園區建設模式
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導園區依托科技優勢,開展示范推廣和產業促進,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按照“一園區一主導產業”,打造具有品牌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建設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發展中心,形成區域優勢主導產業,探索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特色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生態農業,打造水體潔凈、空氣清新、土壤安全的綠色園區。依托園區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生命共同體,促進園區生產生態生活協調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市科委牽頭,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農林科學院等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區級科技、農業等主管部門業務指導的工作聯動機制,建立管理科學、運轉高效、部門協同的運行機制,推動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工作協同部署、協同推進、協同發展。建立北京市農業科技園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園區的組織領導、頂層設計。鼓勵園區設立管理委員會,落實必要的管理職權和專職人員,推進“放管服”改革,構建精干高效的管理體系。發揮好各類創新戰略聯盟的作用,加強園區之間的培訓交流、成果對接,為產業發展提供示范引領和服務支撐。加強北京市農業科技園區智庫建設,成立園區專家咨詢委員會。對園區開展動態管理和績效評估。
(二)加大政策支持
通過專項引導資金(基金)、科技創新基金、人才與基地基金等,支持園區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創新創業。鼓勵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領域項目和北京市科技項目優先在園區研發試驗、科技示范。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便利。鼓勵園區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向園區傾斜,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各級科技、農業等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科技和農業項目與園區建設的資源整合。對園區創新驅動發展涌現出的新典型、新模式、新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加大對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力度。
(三)加強協同發展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能,在投融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管理以及土地流轉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推進園區協同創新。鼓勵園區建立信息平臺、交易平臺、成果平臺、專家平臺,引導園區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開展技術、成果、市場、信息共享,推動園區產業發展。農業科技園區要針對區域農業發展瓶頸,在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新興產業培育、現代農業管理模式創新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開展聯合攻關,解決制約區域農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推進科技扶貧精準脫貧
2020-2025年版農業批發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為進一步規范經營者促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
2020工業品市場全景調研及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工業品(Industrial Products)是購買以后用于加工生產或企業經營用的產品...
抗體藥物是一種由抗體物質組成的藥物。常見的藥物有: 抗CD3單抗/愛歐山、Rituximab/美羅華、Trastuzumab/赫賽汀M...
2020濾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濾紙(Filter Paper)是一種常見于化學實驗室的過濾工具,常見的形狀是圓形,多V...
頭部按摩器通過按摩給大腦恢復體力。頭部按摩器舒緩松弛模式藉由緊實、持續性的氣壓按摩,幫助大腦快速舒解壓力和緊繃...
2020美縫劑市場投資前景及趨勢分析美縫劑是勾縫劑的升級產品,美縫劑的裝飾性實用性明顯優于彩色填縫劑。解決了瓷磚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