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宣布“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正式發行。
故宮建成有六百年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發行。8月18日,故宮博物院宣布“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正式發行。紀念券正背面分別以太和殿和九龍壁的第一條龍為主景;三交六椀菱花窗欞、琉璃磚雕、日晷、龜背紋、江崖海水紋等故宮經典元素分布在紀念券的不同位置。紀念券共計四款規格,包含紀念券單張、二連體、四連體、二十連體。 發行量分別為:單張250000套、二連體49000套、四連體33000套、二十連體6000套。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博物館作為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其存在目的是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及欣賞服務,主要功能是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和教育。我國博物館分類較簡單,一般分為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在國有博物館名錄下,又區分為“文化文物系統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無論是出于經濟的原因,還是文化的體現,我國博物館發展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我國博物館數量、博物館藏品數量及接待人次都可以看出,博物館行業正處于良好增長勢頭。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不斷深入,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文化旅游市場進一步發展,我國博物館行業仍將迎來快速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博物館數量超過5000家,基本實現了免費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博物館資源稀少的窘境,博物館由過去“精英文化”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譬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近三年來每年接待觀眾超過750萬人次,成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人氣最旺、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游客每天排著長隊等待進館。
博物館市場容量
中國博物館發展不論是數量、種類,還是藏品、展陳,相對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樣化需求,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都還有很大的差距。博物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截至2018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已達5136家,2018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活動超過2萬次,近10億人次走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已成為公眾常態性的文化生活方式。《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屆時博物館數量將增加至5720個,年均復合增長率4.08%。
博物館服務社會的質量和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3萬余個,舉辦約11萬次專題教育活動,參觀人數約9億人次。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逐一排查186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抗戰遺址狀況,完成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阜新萬人坑遺址等46項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工程。文物系統管理使用的113處抗戰類國保單位全部對外開放,集中推出了300多個抗戰文物陳列展覽。博物館和周邊社區將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保留“神廟”的收藏屬性,獲得“公共場所”的一切特質,在未來城市生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博物館發展將進入快車道,“非營利”中蘊藏著旅游、酒店、餐飲、地產、教育、創意等產業的巨大商機;知名博物館可以為區域帶來強大的認知價值,為地方提升軟實力、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吸納人才發揮窗口作用。
博物館市場格局
中國博物館由文物藏品為主轉而向多品類收藏擴展,歷史類、綜合類、藝術類、自然類、地礦類、科技類、民族民俗類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加劇了博物館界的日益競爭。由于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全國博物館布局不甚合理,西部欠發達地區和東北地區博物館機構數量較少,藏品量少;而東部和中部地區博物館機構數和藏品數相對較多。另一方面,中國現階段私立博物館主要有私人個人、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民間社團、集體,以及聯合辦館等幾種辦館主體。當前,中國私立博物館多分布于東南沿海的省市地區。中國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私立博物館均很少。
博物館發展方向
“十三五”期間將優化博物館建設布局,加快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國家自然博物館、國家設計博物館、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當代藝術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建設,推進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和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形成一批具有鮮明主題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館群體。還將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工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智慧博物館技術支撐體系、知識組織和“五覺”虛擬體驗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云數據中心、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和業務管理支撐平臺,形成智慧博物館標準、安全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智慧故宮、智慧敦煌、智慧秦始皇陵博物院。《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將啟動。到2020年,50個博物館將亮出文化創意產品品牌,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建成。屆時,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此次規劃特別對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設立數字門檻:全國國有博物館為中小學生講解服務10萬小時以上/年,每家博物館開展中小學生講解服務或教育活動4次以上/年。建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項目庫,制作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精品課程100個以上。《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將啟動。到2020年,50個博物館將亮出文化創意產品品牌,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建成。屆時,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博物館行業面臨的問題
當前,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正努力探索展示藝術和表現手法,注重館藏文物的完美組合,注重合理利用高新技術和材料,較大提高了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的主題內容、科技含量和藝術水平,較大改進了內容和形式。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影響也日益深遠。博物館最主要教育形式是陳列展覽,但其重要性在一些博物館往往遭到輕視或忽視,甚至成為一些博物館發展的薄弱環節,存在重前期資金投入,輕后期管理服務,重陳列展覽形式設計,輕陳列展覽內容更新,重高新科技手段點綴,輕本館主體文物展陳,重陳列展示策劃制作,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等不良傾向。一些博物館在陳列展覽設計施工時一味求新求洋,結果造成高成本和低質量。
《2020-2025年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等國家部門、行業協會和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發表公布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中國博物館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競爭情況、發展趨勢、行業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博物館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博物館行業將面臨的挑戰、博物館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博物館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博物館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博物館單位、科研單位、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博物館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想了解文化博物館行業發展分析更多信息可點擊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2020-2025年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文化博物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文化博物館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微光器件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微光器件是把收集到的光學圖像以其光強的分布轉換成電荷量的分布并存儲,隨后將存...
拆遷安置房的買賣大多是在簽訂了拆遷安置協議但房子尚未交付的情況下轉讓買賣的。由于從訂立安置協議到房屋交付,中間...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5G 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應用推廣是當前工作的重點。而超高清視頻是 5G...
出口貨物因疫情退運可享稅收減免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近日聯合印發公告,對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
青島啤酒前三季凈利30億近日,青島啤酒發布2020年三季報,報告期內,青島啤酒累計實現產品銷量694.2萬千升,實現營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