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查。外媒關注到,“十四五”規劃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到了各項任務首位,并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對科技的重視程度將越來越高,中國將努力躋身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之列。
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查。外媒關注到,“十四五”規劃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到了各項任務首位,并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對科技的重視程度將越來越高,中國將努力躋身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之列。據悉,2020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4,為歷史上最高。“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還首次設置了基礎研究經費指標。中國將在未來五年加大投入重點發展多個‘前沿’技術領域”。
科技絕非僅僅是興國,更是全球資本市場長牛賽道之一。隨著公司數量的增加, A股公司中科技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全部A股研發支出總額逐年加碼,2019年超過了8800億元,而全部A股研發投入強度也在提升,2017年至2019年均維持在2%以上,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25%,創過去十年新高。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國家各部委出臺各個新方向的文件,工信部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兩化融合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發改委發布《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促進數據資源的開放應用、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些產業指導性政策表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及信息系統安全等已經成為產業發展新的戰略方向。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在當今我國經濟轉型期已成為重要支撐力量和發展新動力,將迎來戰略機遇期。
1、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規模
圖表:2018-2020年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2、科技創新行業供需狀況
在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的極不平凡之年,中國創造多項令世界驚嘆的科技成果,來之不易。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中國社會攻堅克難的主要動力。
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明確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從厘米級精度飛行的無人機緊急送藥,到短時間收發海量數據的5G網絡提升遠程醫療成效,再到大數據算法幫助發現潛在感染者,中國抗疫中使用的種種“黑科技”,幫助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凸顯了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與實力。
過去五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4位……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科技創新量質齊升,確立了全球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這一歷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國領導層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10月底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更是提出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新加坡《聯合早報》評價說,中國定下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基調。
同時,中國科技創新取得累累碩果,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的護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2月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40萬件,繼續排名全球第一。此外,中國正在著力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這無疑為相關創新實體吃了“定心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中國創新的重要推動。
就今年而言,隨著全球范圍內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中國愈發意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強化自主技術研發,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才能掌握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這也是今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的重要原因。
當然,中國重視和強調自主創新,絕不意味著把自己封閉于世界之外,而是在開放環境下的創新。事實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里的寶藏。
中國說到也會做到。2020年6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北斗系統,北斗產業及其衍生產業將有力拉動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11月,被稱為拉美版“港珠澳大橋”的巴西薩爾瓦多跨海大橋項目開工。這座由中方承建的拉美地區最大跨海大橋,技術難題有近百項,施工難度世所罕見。巴西巴伊亞州州長魯伊?科斯塔說,“中國企業帶來的先進科技,是前所未有的”。大橋完工后,不僅將大大減少當地民眾的通勤時間和成本,也將為巴西東北部地區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注入動力。
12月,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品后,中方明確表示,將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以深化全人類對太空的認知。
開放帶來進步,創新引領未來。當前,以物聯網、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勢不可擋,每一個渴望發展的國家都不應錯過機遇。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將進一步依靠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為全球提供更多共享的“寶藏”,推動世界早日走出陰霾、重現生機。
想要了解關于科技創新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21-2025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能力。近現代世界歷史表明,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創新及其引發的技術革...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醫保卡可以全家使用?國務院發文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22日發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2...
硬盤3天狂降2000元硬盤3天狂降2000元,如今除了用來產出加密資產的礦機供不應求外,被稱為“礦工鐵鍬”的顯卡售價也在...
國產芯片訂單量井噴市場內需增加,國產微控制芯片廠商迎來快速發展良機!目前不少國內家電廠商擔心長期依賴海外芯片,1...
近日,良品鋪子發布2021年一季度財報,其中良品鋪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74億元,同比增長34.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
每年約10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海洋覆蓋地球3/4的面積,我們的生存需要依靠海。海洋,約占地球總...
汽車行業逐漸興起,摩托車行業不再像之前那么景氣,而且我國也開始著手摩托車行業的管理,先后出臺了很多摩托車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