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若結合BECCS(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預計到2030年,生物質能利用將為全社會減碳超9億噸,到2060年將實現碳減排超20億噸,這將為我國“雙碳”目標做出重要的貢獻。
到2030年生物質能利用將為全社會減碳超9億噸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名譽會長陳小平表示,我國發展生物質能除解決城鄉過濾有機廢棄物的無害化、減量化生物處理外,將其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是一條必由之路。根據統計,若結合BECCS(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預計到2030年,生物質能利用將為全社會減碳超9億噸,到2060年將實現碳減排超20億噸,這將為我國“雙碳”目標做出重要的貢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生物質的直接燃燒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當前改造熱效率僅為10%左右的傳統燒柴灶,推廣效率可達20%-30%的節柴灶這種技術簡單、易于推廣、效益明顯的節能措施,被國家列為農村新能源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當前較為有效地利用生物質能的方式有: (1) 制取沼氣。主要是利用城鄉有機垃圾、秸稈、水、人畜糞便,通過厭氧消化產生可燃氣體甲烷,供生活、生產之用。(2) 利用生物質制取酒精。當前的世界能源結構中,生物質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能源行業碳中和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大部分二氧化碳減排量來自現有技術,到2050年近一半減排量將來自仍處于演示或原型階段的未來技術。因此,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及綠色低碳轉型,必須立足發展階段和國情,統籌現有技術、成熟技術與未來技術,走自己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具體到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源轉型技術路線不僅要集中在儲能、氫能、新型電力系統和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未來技術,也要重視生物質能現有技術和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使用。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據測算,我國理論生物質能資源為50億噸左右標準煤,是中國總能耗的4倍左右。在可收集的條件下,我國可利用的生物質能資源主要是傳統生物質,包括農作物秸稈、薪柴、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渣與廢水等。
農業產出物的51%轉化為秸稈,年產約6億噸,約3億噸可作為燃料使用,折合1.5億噸標準煤;林業廢棄物年可獲得量約9億噸,約3億噸可能源化利用,折合2億噸標準煤。甜高粱、小桐子、黃連木、油桐等能源作物可種植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可滿足年產量約5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的原料需求。畜禽養殖和工業有機廢水理論上可年產沼氣約800億立方米。
近年來,中國加速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氣、生物質液體燃料等重點領域蓬勃發展。我國陸續突破了厭氧發酵過程微生物調控、沼氣工業化利用、秸稈類資源高效生物降解、高值化轉化為液體燃料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兆瓦級沼氣發電、萬噸級生物柴油、千噸級纖維素乙醇及氣化合成燃料示范工程。
想要了解更多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1-2025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推薦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照明器材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 釋放萬億資金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0...
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經國務院批準,我國以綜合物流作為主業的新央企——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
目前,應急救援裝備主要分為搜索、營救、通信三大類。隨著科技進步,這些裝備推陳出新,在救援行動中發揮出巨大作用。...
應急救援食品即是在突發事件時候,如地質災害、礦難、森林大火、戶外探險等緊急情況下所需要配備的救援食品。在當前災...
應急平臺是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軟、硬件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
道路救援指汽車道路緊急救援,為故障車主提供現場小修等服務;同時也指交通事故道路救援,包括傷員救治、道路疏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