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我國建筑業市場蓬勃興盛,為五金配件行業提供了強勁推動力。與此同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將有效激發高端五金配件產品的潛在需求,五金配件行業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五金配件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如何?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我國建筑業市場蓬勃興盛,為五金配件行業提供了強勁推動力。與此同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將有效激發高端五金配件產品的潛在需求,五金配件行業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五金配件指用五金制作成的機器零件或部件,以及一些小五金制品。它可以單獨用途,也可以做協助用具。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產品大都不是最終消費品。而是作為工業制造的配套產品、半成品以及生產過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產品(配件)是人們生活必須的工具類消費品。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2-2026年中國五金配件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五金配件依托房地產市場發展,目前,國內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降低,一方面會使建筑五金市場整體需求增速放緩,但另一方面也將加快房地產行業的整合和集中度提升,下游的集中度提升將帶來建筑五金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中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制造五金制品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近幾年我國五金制品出口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我國已成為世界五金制品行業的主要出口國之一,預計未來每年出口額仍將保持10-15%的增長。
2020年,我國工具五金需求規模為1068.7億元,同比增長2.8%。在下游需求規模增長的帶動下,我國工具五金行業產品產量不斷增加,產值規模也持續擴大,2020年,我國工具五金行業產值為1636.2億元,同比增長0.5%。為適應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和下游行業需求結構的變化,我國工具五金行業亟需轉型升級。
五金制品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日益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及吸納勞動力就業,對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五金制品作為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使用的輔助性、配件性制成品,用途廣泛,市場容量大。
值得注意的是,五金配件依托房地產市場發展,目前,國內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降低,一方面會使建筑五金市場整體需求增速放緩,但另一方面也將加快房地產行業的整合和集中度提升,下游的集中度提升將帶來建筑五金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中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目前,五金配件行業生產工藝已較為成熟,行業競爭重點在于能否構建品類豐富、質優價中的中高端五金配件集成供應平臺,從而滿足下游核心客戶的一站式采購需求。針對一站式采購模式下客戶多品種、小批量、高要求、短交期的訂單特點,保留生產業務的供應商需要對生產制造系統進行進一步升級。其中,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已成為行業內企業生產制造系統升級的必然方向。具體包括:①建立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柔性生產系統,實現不同規格產品的快速生產,并保證產品質量和成本的可控;②以信息化系統為基石,打造貼近客戶的直銷團隊,實現產品及時調配、快速交付的高效服務力。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五金配件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更多報告推薦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五金配件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建筑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如何?目前,國產品牌包括三一重工、廈工、柳工、龍工等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我國的2...
2022人臉識別設備行業發展空間及市場規模分析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
智能路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如何?近年來,智慧城市新政頻出,我國多個城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高潮。政府出臺了一2...
張文宏稱這將是最后一個疫情寒冬張文宏發文表示:“這個冬季和春節我們將和國際社會一起度過最后一個寒冷的冬季,我們...
警用裝備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如何?近幾年隨著警用設備行業迅速發展,大型安防廠商通過巨資收購有一定發展規模的成2...
芯片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如何?芯片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