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國新辦就2021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新提升。
我國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5億畝
1月20日下午,國新辦就2021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新提升。
種業振興行動全面啟動。開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農作物資源2.6萬多份、水產種質資源4萬多份,完成99.7%以上的行政村畜禽資源普查。啟動實施新一輪遺傳改良計劃,自主培育了個白羽肉雞新品種,種業自主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耕地保護建設持續加強。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5億畝,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7200萬畝。同時,農機裝備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預計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三大主糧機收損失率平均降低一個百分點。
2021年,中央輪作休耕試點擴大到4000萬畝,預計農業種植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業科技貢獻率超過61%。綜合施策之下,中國糧食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國家最高領導層承諾保證人們的飯碗里裝滿國內糧食,2022年的生產目標至少相當于今年的6.5億噸。
我國是大豆、玉米、油菜籽和棕櫚油等農產品的全球最大買家,但在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之際,減少對外國進口的依賴至關重要。國家已經提出對轉基因作物管理法規進行全面改革,在食品安全擔憂加劇之際,此舉可能會加強中國的種業。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農業種植生產的硬件設施還比較落后,農業種植業的灌溉技術也難以支撐生產需要。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農業種植對惡劣的天氣抵抗能力低下。此外,我們對農業種植業的調整并不科學,無論是農產品的生產還是加工等環節都處于一種面向市場自主運營的狀態。由于當前的市場機制在很多方面并不健全,這就導致批發市場少,信息溝通差,調控作用弱。
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種植業不斷地進步。這主要表現于農作物種類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播種面積擴大,總產量增加,農業種植產品品質改善等等方面。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種植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基金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
查看詳情
2022年核技術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核技術(nucleartechnique)是指以核性質、核反應、核效應和核譜學為基礎,以反應...
電視劇《開端》掀追劇熱潮由正午陽光出品,改編自晉江文學城祈禱君同名小說的時間循環網劇《開端》于昨晚在騰訊視頻會...
河南首家RCEP經核準出口商誕生近日,經鄭州海關認定,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河南省首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3至5年內逐步取消來電顯示費用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問“來電顯示費用何時能夠取消”。工信部回復:在3年至5...
深圳衛星通信產業鏈或迎機會窗口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在《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5...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提速《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出臺,指出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