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是照相機、鏡頭及其相關附件、與攝影活動相關的各種設備、物品的統稱。包括膠卷這樣的消耗品和大多數攝影器材經營者所經營的攝影用坎肩、攝影包等都屬于攝影器材范疇,也可叫攝影配件。
攝影器材是照相機、鏡頭及其相關附件、與攝影活動相關的各種設備、物品的統稱。包括膠卷這樣的消耗品和大多數攝影器材經營者所經營的攝影用坎肩、攝影包等都屬于攝影器材范疇,也可叫攝影配件。
攝影器材的范圍很廣,除了大家熟知的照相機以外,主要包含各種變焦鏡頭、定焦鏡頭、閃光燈、各種用途濾色鏡、相機包、照相機腳架、影室閃光燈、柔光箱、各種燈架、反光板、反光傘、外拍燈、攝像燈、石英燈、鏡頭蓋、遮光罩、三腳架、獨腳架、相機清潔用具、快門線等等,還包含上述器材的附件等。
攝影器材行業發展歷史悠久,在國內已經基本成熟,無論是技術、規模還是產品、工藝等方面均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主要的攝影器材生產基地,產業鏈日益完善,且行業骨干企業通過持續的投入和攻關,現已具備較強的工藝技術水平、設計研發能力和較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攝影器材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從近些年國內攝影器材行業市場需求增長來看,市場整體偏保守,廠商也在尋求穩定市場份額。從攝影器材品牌上講,市場上主要是中、日、美、韓四分天下,國產(聯想、明基、拍得麗、中恒等)、日系(佳能、尼康、索尼、奧林巴斯、理光等)、美國產(柯達)、韓國產(三星)。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我國新增攝影照相相關企業近35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83%。行業發展的迅猛勢頭令人驚訝,但轉型中的攝影照相行業仍需面對競爭白熱化、同質化、創新不足等發展瓶頸和生存風險。在新舊模式的轉換中,或許還應有更深久長遠的考量。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231萬家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攝影照相相關企業。從注冊資本上看,67%的攝影照相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200萬以下。從企業類型上看,超6成為有限責任公司,3成是個體工商戶。從行業上看,超38%的攝影照相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其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為34%。
攝影的未來正在發生變化,其中體現得最明顯、最直接的就是攝影工作流程中常用的軟件(如后期制作軟件和前期拍攝應用軟件),其次才是在底層操控系統和電路設計中加入的“硬件”(如相機、攝影機、智能手機等)。
目前攝影人才總體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計未來3-5年,中國攝影專業的人才缺口依然處在100萬人左右,中國的攝影人才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圖表:2021-2026年中國攝影器材行業產能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2020年中國攝影器材行業產能規模約為52億元,從近些年國內攝影器材行業市場需求增長來看,市場整體偏保守,廠商也在尋求穩定市場份額。預計到2026年國內攝影器材行業產能規模將達到53.5億元。
攝影器材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攝影器材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攝影器材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攝影器材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攝影器材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尺樹寸泓顯真態,千芽萬葉現真脈 輕杯慢蓋嘗真味,煙香繚繞品自在 2022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舉世矚目。賽事的熊貓吉...
近年來,銀行貸款對客戶的授信方式日趨多元化,客戶集中度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特點,監管層也在收緊對銀行授信集中度管理...
2021年全國煤炭產量41.3億噸2021年,全國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全國礦山共發生事故356起、死亡503人,同比分...
俄烏沖突北非國家面粉價格暴漲700%俄烏沖突爆發后,小麥期貨價格一度漲至14年新高。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亞幾個北非7...
2022鮮花消費市場調查中國是世界上花卉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有廣闊的消費市場,但花卉行業卻沒有自己的品牌。中國花卉...
中國保健食品市場空間如何中國保健品市場空間巨大,但市場中競爭者眾多,集中度低。部分企業不重視產品質量、產品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