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引進了三代核電陸續投產,實現良好運行。同時,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核安全要求,核電裝備國產化能力不斷提升。在建設、設計、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方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自主三代核電已進入批量化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新投入商運核電機組20臺,新增裝機容量2344.7萬千瓦,商運核電機組總數達48臺,總裝機容量為4988萬千瓦,裝機容量位列全球第三,2020年發電量達到世界第二;新開工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1260.4萬千瓦,在建機組數量和裝機容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斷提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三代自主核電綜合國產化率達到了88%以上,形成了每年8—10臺套核電主設備供貨能力,建設施工能力保持了全球領先。“十三五”期間,我國引進了三代核電陸續投產,實現良好運行。同時,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核安全要求,核電裝備國產化能力不斷提升。在建設、設計、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方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自主三代核電已進入批量化建設。
目前,中國核島主設備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龍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制造基地,建成河北秦皇島、上海臨港和廣州南沙出海口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初步具備年產10套左右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能力。同時,在國內核電裝備制造企業中,三大骨干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電集團站在了核島和常規島設備制造的主要位置,一重、二重則在大型鍛件制造領域占得先機。各有所長的幾家“制造大鱷”共同構筑起了中國核電裝備研制的大格局。目前國內80%以上的核電鍛件、70%以上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均由中國一重生產。上海電氣研制的AP1000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和堆內構件等大鍛件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在其他主要部件上,上海電氣AP1000管子支撐板、抗振條、水室隔板、U型管和部分焊材國產化等環節均取得了決定性成果。中國二重首臺核電設備——國核壓水堆示范工程2號機組堆芯補水箱已開工建造,并具備年產5-6套AP1000主管道和成套核電鍛件的生產能力。東方電氣在二代加核電產品上的市場占有率為70%,而且已全面進入第三代核電技術項目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市場。大型“國字號”企業集中發力之外,寧波天生等民營“小企業”在核電裝備研制領域也開始顯山露水。在核電市場逐漸放開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民企將在裝備制造中尋得商機并貢獻創造力,中國核電裝備制造業將迎來更為多元也愈加靈活的大發展圖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2-2026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2020年1-1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74170.4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4%。2020年1-12月,49臺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5.02%;累計上網電量為3428.54億千瓦時,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4.89%。1-12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7426.98小時,平均能力因子為92.95%。
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2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3485.95MWe(額定裝機容量)。2021年1-9月全國共有3臺核電機組首次裝料。2021年1-9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0721.2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027.09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9%。2021年1-9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5682.01小時,平均機組能力因子為92.97%。
“十四五”及中長期我國核電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積極有序發展的新階段轉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核能作為近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6至8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發展。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8%。
核電出海已成為未來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迎來了重啟后的審批和建設高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電力成本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都離不開核電,隨著核電建設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核電將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時,隨著中國核電技術的不斷成熟,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布局和實施,“中國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中國核電必將走出國門、服務世界。“一帶一路”沿線中,有28個國家計劃發展核電,規劃機組126臺總規模約1.5億千瓦。以三代機組平均造價1.6萬元/千瓦預估,市場總量約2.4萬億元。受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影響,中國核電企業在“一帶一路”所占的市場份額難以估計。但不可否認的是,核電出海已成為未來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中國主要核電集團均參與了核電“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隨著新建核電項目逐步投入商業運行,國內外運行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核電站閥門的維護、維修等備件、服務需求也將逐步擴大。
想要了解更多核電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6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發展現狀核能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涉及70多個專業學科,一次性投資金額大,產業鏈條長,核電投資建設對相當多的產業形成直接和間接的拉動作用,有助于暢通國內大循環,在后疫情時代有望成為培育新...
查看詳情
制糖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2022制糖工業是食品行業的基礎工業,又是造紙、化工、發酵、醫藥、建材、家具等多種產品的...
不同類型樹脂行業市場現狀及市場發展前景分析樹脂通常是指受熱后有軟化或熔融范圍,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常...
食品飲料行業市場經濟如何?食品飲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食品飲料行業需求端會進一步改善,食品飲料企業有望扭轉疫情期間2...
汽車黑匣子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逐漸應用在智能汽車上,比如自動駕駛系統...
智能交通行業現狀分析智能交通系統(ITS)是指在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港口、機場和通信)之上,將先進的信息I...
輪胎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世界輪胎工業發展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作為汽車工業的上游行業,輪胎產業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