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
2022年9月6日12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36次飛行。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
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所有的遙感衛星都需要有遙感衛星地面站,從遙感集市平臺獲得的衛星數據可監測到農業、林業、海洋、國土、環保、氣象等情況,遙感衛星主要有氣象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三種類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
地理信息行業規模的增長創造遙感市場需求,是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商業化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地理信息行業自2018年轉型發展以來,其產業輸出已向高質量方向發展。伴隨行業規模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服務、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出現。
遙感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共發射遙感衛星191顆,相比2020年的146顆增加了45顆。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活動高度活躍,全球累計進行了146次航天活動,是1957年有航天發射活動以來的最高值;發射航天器共計1846個,繼2020年全球發射航天器數量首次破千后再創歷史新高,總質量達到約778t,為2009年(該年總發射質量為829.1t)以來的最大值。
在國家層面,政府對高精度、高質量、高安全性的空間地理信息服務需求加大。此外,在共享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的大環境下,基于定位、導航、地圖等服務的外賣、共享單車以及網約車等產業對地理信息行業的依賴巨大,高精度定位、高質量地圖、導航等服務需求上漲。而遙感衛星是提供高分辨率圖像、遙感大數據共享的關鍵一環,同時是提升位置、導航、地圖服務的重要手段。因此,地理信息行業創造的市場需求為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2021年,全球發射191顆遙感衛星,其中61顆來自中國,中國遙感產業正加速發展。據測算,2012年我國衛星應用市場規模為1209.03億元,2021年產業規模增長至5525.82億元。
政府短期內仍舊是衛星遙感數據的最大購買者。遙感衛星可有效服務于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工作,有效監測和預防自然災害,因而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中國政府始終重視遙感衛星行業的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其作用。與此同時,發展遙感衛星對于中國這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和災害頻繁的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遙感衛星可在氣象、災害監測、資源和測繪等應用方面創造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其受益者為國家和全體公眾,因此數據本身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大部分遙感數據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發展,但未來行業的商業化發展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遙感衛星是人造衛星的一種,可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可連續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
查看詳情
2022年9月6日,根據IDC數據,2021年中國企業級區塊鏈存儲市場規模達到1.3億美元,發展增速達到63.7%。相對于已經達到...
裝備制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2022年9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了“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布會。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
湖南3年內構建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湖南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2...
金剛石線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金剛石微粉顆粒以一定的分布密度均勻地固結在高強度鋼線基體上制成的。通過金剛石線切割...
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
2021年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針對內地目前電影市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