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尤其是2018年以來,隨著自主可控的加速推進,半導體、高端機械制造迎來爆發期;受“雙碳”目標、國際能源短缺、電能替代等驅動,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智能汽車、交通裝備電氣化等高速發展。
高端制造業行業市場多大?截至12月10日,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313家,占A股公司總數的65.5%。其中,高端制造行業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121家,占制造業上市公司的65%,相比于2017年年底的1250家增長近70%。
近年來,我國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尤其是2018年以來,隨著自主可控的加速推進,半導體、高端機械制造迎來爆發期;受“雙碳”目標、國際能源短缺、電能替代等驅動,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智能汽車、交通裝備電氣化等高速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市場調研和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顯示:
“十八大以后,我國制造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正從傳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制造業產業也出現了從傳統價格優勢競爭到質量性能優勢競爭的重大轉變。”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高鐵、輸變電、新能源汽車、光伏等多領域躋身世界領先產業和先進產業行列,參與國際競爭、爭取全球消費市場已成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必然選擇。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白皮書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國高端制造行業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121家,占制造業上市公司的65%,相比于2017年底的1250家增長了69.7%。《白皮書》指出,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發展有多種特征,在過去幾年內海外布局逐漸加速便是其中之一。
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市值增長顯著,行業龍頭涌現。2017年以來,高端制造業100億元市值以上公司由2017年底的338家增加到664家,其中半導體、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板塊增長最為明顯,分別實現357%和135.8%的增長。報告期內,高端制造行業上市公司市值達千億元以上的有34家,明顯增加。報告認為,行業龍頭的快速涌現,代表著我國高端制造業在細分領域競爭力和話語權的不斷增強。
目前,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統計的2121家上市公司中,注冊地在廣東的最多,為403家,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緊隨其后。資本市場也為高端制造業發展注入活力,自2017年以來,共有871家高端制造業公司通過IPO進行融資,融資金額達2850億元。
根據《白皮書》,截至2021年,我國高端制造業23%的營業收入由海外業務貢獻,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持續快速提升,且增速顯著高于我國GDP 增速和出口金額增速。朱明皓表示,這首先得益于我國制造業的全門類、全體系化發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產品生產地,制造業韌性強、復蘇快、產能高,能夠滿足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需求。其次,內循環逐漸暢通帶動了外循環的順暢,兩種循環良性發展格局優勢正在顯現。我國大多數產業鏈已經從原材料到零部件、裝備、運營和服務均具備自主化,國際競爭力明顯優于很多國家。
作為制造大國,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高端制造業則是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對保持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支持制造業企業瞄準高端、智能、綠色發展加大投入”。由此可見,制造業從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轉變已成定勢,“中國制造”正闊步走向“中國智造”。
這種變化同樣體現在制造業出海過程中。《白皮書》顯示,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正在逐步改變,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產品轉變。“中國制造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真正實現了物美價廉。”朱明皓說,“從產品出口結構來看,我國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工程機械正在成為出口產品的有力競爭者,輕工類產品也在向智能家居家具、品牌服裝等高附加值產品轉變,數字化新產品成為了我國的特色優勢。”
海外布局逐漸加速,營收占比持續提升。我國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貢獻總收入由2017年的13.77萬億元提升至2021年27.51萬億元,實現收入翻倍;收入比例逐漸提升,截至2021年,23%的營業收入由海外業務貢獻。受益于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持續改變,以電子、電力設備、乘用車及零部件、機械制造為代表的高端制造產品比重持續提升。
高端制造業海外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朱明皓認為,一方面,隨著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技術的不斷深度普及應用,中國品牌會在高端數字化產品引領下更好地滿足海外用戶需求,獲得更大的海外市場。同時,隨著全球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日趨上升,我國供應鏈出海正處在歷史窗口期。全球經濟也在從疫情影響中逐漸復蘇,實現經濟增長仍然是各界共同的追求,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產業本土化運營、國際專利競爭、技術貿易壁壘等挑戰對于高端制造業出海也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指生產制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高端裝備主要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于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012年至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31.4萬億元,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隨著國家對高端裝備產業支持力度持續加深,我國高端裝備產業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2020年我國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13.7萬億元。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長且復雜,集制造業之大成,集中反映一個國家科技和工業的發展水平。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同時涉及材料、研發、生產、銷售、行業應用與服務等諸多環節,在生產制造過程要求具有高精密度、高安全性和高穩定度。
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形成全球產業鏈協同,國際分工呈現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發展,無形生產控制有形生產,知識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國家主宰和控制知識技術創新能力弱的國家等特點,從而形成由歐美日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欠發達及落后國家共同構成的中心-邊緣環狀國際分工格局。
信息技術助推高端裝備產業快速升級變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未來技術變革的重要趨勢,將極大改變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管理、流通、使用的方式。
高性能新材料的應用為高端裝備制造帶來了更多的應用空間和可能性,研發管理模式創新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與突破,如以組織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聞名的臭鼬工廠和鬼怪工廠,使洛克希德公司和波音公司以迅速、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自由高效的創新機制,最大效率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潛能,始終保持企業的核心優勢,以促進企業技術持續更新,保持或提升競爭力。
“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使我國裝備制造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高速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突破。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市場調研和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市場調研和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指生產制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高端裝備主要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
查看詳情
巴菲特再次出手加碼傳統能源資產!2023年7月10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BHE GT&S)宣布...
新力金融上半年將實現扭虧為盈新力金融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2000萬元到2600萬元,同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報...
預計三星4nm制程良率將超過75%韓國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今日發布報告指出,預計三星電子4nm制程良率7...
中軟國際與華為云簽署盤古大模型合作協議中國軟件國際發布公告,中軟國際作為華為云首批同舟共濟合作伙伴,與華為云簽...
央行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據央行消息,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1...
《2022中國航運發展報告》發布《2022中國航運發展報告》正式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航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水路...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