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漢服熱”在成都持續升溫,“漢服周”“漢服節”等多個漢服主題活動在成都落地生根,在街頭偶遇身穿漢服的年輕人也不再是一件新鮮事……漢服,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載體,正在快速突破圈層,走進尋常人的生活中。
漢服行業現狀如何?日前,繁花盛開,一群成都年輕人,穿著“輕紗廣袖”漫步于花海之中,共赴春約。據《2022-2023年中國漢服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漢服產業在2025年有望達到191.1億元,未來有較大的上行空間。
近年來,“漢服熱”在成都持續升溫,“漢服周”“漢服節”等多個漢服主題活動在成都落地生根,在街頭偶遇身穿漢服的年輕人也不再是一件新鮮事……漢服,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載體,正在快速突破圈層,走進尋常人的生活中。
近年來,隨著喜愛漢服的人越來越多,漢服文化逐步與流行元素結合,開始走向人們的日常。有漢服愛好者將曳地而行的下裙改短裙長,同時使用現代元素的花紋使之更加適合于日常穿著,其中以宋制漢服為基礎的改良日常化漢服獲得年輕人的喜愛。在城市街頭,在通勤路上,都能見到這類日常化漢服的身影。2022年漢服市場規模預計達125.4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191.1億元,同比增長13.2%,未來仍有較大的上行空間。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漢服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不是指漢代的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統稱,經過千年歲月的沉淀,漢服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璀璨文明的光芒。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
數據顯示,我國漢服愛好者數量連續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0年我國漢服愛好者的規模約在422.5萬人左右。漢服消費者規模在2021年已達到1,021萬人,同比增長14.4%。
2021年中國新漢服行業已經突破百億級市場規模,但產業鏈仍未成熟;符合當代審美及日常穿著情境的新漢服發展潛力巨大,以此為關鍵破局點,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漢服相關線下節禮活動、旅游出行等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在此階段消費者的娛樂需求也更多轉向線上,從而使新漢服消費者規模增速在2020年開始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漢服的“忠實粉絲”。為什么漢服能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專委會執行主任施倩表示,漢服流行的背后實則是中式審美的回歸和文化自信的凝聚。“當代年輕人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下成長的,他們對于中式審美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較高的接納度。”以漢服為切入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極參與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當下,漢服不再蟄伏,正在全力突破圈層,迎來繁茂生長的春天。
當前漢服市場規模僅占中國服裝行業的0.8%,但遠期滲透率有望達到約5%,真正迎來千億時代。“通勤漢元素”入圍2022年某平臺秋冬9大風格趨勢,新漢服正逐漸成為部分消費者的潮流之選,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一旦新漢服與當代審美相結合,其在大眾時尚領域將潛力無限。
漢服經濟走入更多消費場景,資本的入局也在推動漢服品牌的商業化,但行業產業鏈的完善仍然在路上。
近日,中國服裝協會等多家機構共同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漢服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漢服產業和消費中高達80.4%的消費者對符合日常多元穿著需求的“新漢服”表示青睞。
近年來,隨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大眾對漢服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文殊坊、寬窄巷子、杜甫草堂……每逢陽光燦爛的日子或是各大節日,在這些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地標建筑中總能看到“同袍”們結對游玩、打卡拍照的身影。
此前,重回漢唐在四川彭州投資了繡花工廠,呂曉瑋坦言維持艱難,“工廠是花了重金租場地,繡花機等設備都是上百萬元一臺,一旦處理價格就會大打折扣。這幾年淡季的時候,只能給工人放假。”
不過,疫情這幾年,漢服市場不乏新的入局者,產業鏈也經歷了一番重構。
織造司是一家在淘寶上定位于日常穿著的漢服品牌,該品牌創始人林威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織造司自2020年上線以來,連續兩年的營業額增幅超過700%。2022年,品牌年產值超過2億元。
漢服在今天也在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改良和創新,新一代創造新漢服,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化選擇。傳統漢服因為其裝飾華麗、面料精細、工藝復雜的特點,常常是作為禮服出現在重要場合。而今天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對漢服進行改良,讓它更適應日常穿著,讓舒適與古風并存,優雅和實用同在。
近七成的消費者購買漢服的渠道為淘寶、閑魚等線上購物平臺,49.8%的消費者從線下漢服實體店購買漢服。線上平臺的漢服類型豐富,價格較低,而線下實體店給漢服消費者的體驗感更好。漢服品牌可在發展線上網店的同時,開設線下實體店,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隨著漢服產業的發展,漢服寫真、漢服租賃、漢服體驗館也將成為產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漢服品牌與博物館、游戲、影視劇或漫畫的跨界IP合作以及舉辦線下活動或成為漢服品牌打破原有用戶圈層,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方法。
目前,日本和服市場還有1500億人民幣左右的產業規模。“婚禮的禮服,這也是和服最大的場景。反過來我們來看中國,對女性來說其實婚服主流是婚紗,但婚禮之前會有敬茶、出門環節,這些場景具體穿著什么樣的服飾,其實并沒有統一,這是漢服企業可以去考慮延展的場景。
隨著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增長,漢服文化加速走進大眾視野。數據顯示,抖音漢服話題播放量超百億次;B站國風音樂愛好者及參與人數超8000萬人。隨著短視頻類新媒體的興起,漢服銷售渠道擴大,進一步帶動漢服市場的銷售。
漢服經濟走入更多消費場景,資本的入局也在推動漢服品牌的商業化,但行業產業鏈的完善仍然在路上。
漢服不是一般的文化產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而這樣的定義,也決定了主體市場的邊際,是可以拓寬的而不僅僅局限小眾。2021年,中國新漢服行業消費者規模突破1000萬人,達到1021萬人,還在快速增長。未來消費者規模,取決于擴大受眾的程度。
漢服品牌與博物館、游戲、影視劇或漫畫的跨界IP合作將會是漢服趨勢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營銷效果,能夠打破漢服品牌原有的用戶圈層,從而圈粉更多的新用戶群體,觸達更廣泛的人群。同時漢服與各種新元素的碰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升品牌的設計與工藝水平。
越來越多的線下漢服文化活動,將成為漢服商家重要的推廣陣地,例如西塘漢服文化周、中華禮樂大會、華裳九州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漢服品牌在傳播推行漢文化的同時,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品牌認同感。對于漢服產業來說,則推動整個漢服圈持續發展繁榮。
2021年1月,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印發了《修武縣促進漢服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提出要打造“中國漢服之都”,并給予漢服企業和項目一定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土地政策等支持。
雖然漢服文化歷史悠久,但真正產業化的發展也就這幾年。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1年突破百億元,2015-2021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實現了由1.9億元到101.6億元的激增。
隨著漢服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漢服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優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漢服行業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想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漢服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漢服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也有人稱為漢裝、華服、漢衣冠,是由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期間,漢族以華夏禮儀文化為內涵發展出的民族服飾。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
查看詳情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產出國。2021年全球生豬產量為12.53億頭。其中,我國生豬產量為6.55億頭,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在5...
2023心理測驗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近些年來,一些相關的心理測評技術、軟件等逐漸應用于各行各業中。日常生活中,我們偶...
青花瓷,中國的一種傳統名瓷,自14世紀以來一直占據著中國瓷器的主流地位,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中外文化...
2023工程監理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工程監理行業是一個技術管理、協調能力、職業道德等要求較高的行業,但國家沒有相關有...
煙具就是抽煙用的工具,包括裝煙的設備,如煙嘴、煙斗、煙槍、水煙斗、煙盒、煙壺、水煙壺等,也包括點火用的工具,如...
中國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及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增長,成為物業管理行業的主要增長驅動因素。隨著中高收入階層的涌現及其...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