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報道,5月30日的2023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發布,涵蓋新一代人造太陽、通用視覺大模型、鈉離子電池等。
據新聞報道,5月30日的2023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發布,涵蓋新一代人造太陽、通用視覺大模型、鈉離子電池等。
此外,據金融時報30日消息,德國初創公司Proxima Fusion已經獲得了初始資金,用于開發名為“仿星器”發核聚變機器。
資料顯示,“人造太陽”指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模仿太陽燃燒的原理來釋放熱量。據悉“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
去年至今,我國在“人造太陽”項目上屢屢實現技術突破:4月12日,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 裝置獲重大成果,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新的世界紀錄。2022年10月,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記錄。
招商證券指出,“人造太陽”是解決人類能源和碳排放問題的一種“終極方案”,它模擬太陽的核聚變過程,利用氫的同位素一與氣的聚變反應釋放能量。
氣在全球海洋中的儲量多達40 萬億噸,如果全部用于聚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足以讓人類無限使用,而且反應產物是無放射性污染的氨,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公司方面,據上市公司互動平臺表示,紐威股份:是全球先進的閥門制造商,獲得了國際核聚變閥門訂單。國光電氣:核業務包括可控核聚變裝置核心部件偏濾器、第一壁等。
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1、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核能。2、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3、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核能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涉及70多個專業學科,一次性投資金額大,產業鏈條長,核電投資建設對相當多的產業形成直接和間接的拉動作用,有助于暢通國內大循環,在后疫情時代有望成為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產業。
“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新投入商運核電機組20臺,新增裝機容量2344.7萬千瓦,商運核電機組總數達48臺,總裝機容量為4988萬千瓦,裝機容量位列全球第三,2020年發電量達到世界第二;新開工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1260.4萬千瓦,在建機組數量和裝機容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斷提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三代自主核電綜合國產化率達到了88%以上,形成了每年8—10臺套核電主設備供貨能力,建設施工能力保持了全球領先。“十三五”期間,我國引進了三代核電陸續投產,實現良好運行。
同時,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核安全要求,核電裝備國產化能力不斷提升。在建設、設計、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方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自主三代核電已進入批量化建設。
2020年1-1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74170.4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4%。
2020年1-12月,49臺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5.02%;
累計上網電量為3428.54億千瓦時,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4.89%。1-12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7426.98小時,平均能力因子為92.95%。
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2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3485.95MWe(額定裝機容量)。2021年1-9月全國共有3臺核電機組首次裝料。
2021年1-9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0721.2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027.09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9%。2021年1-9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5682.01小時,平均機組能力因子為92.97%。
“十四五”及中長期我國核電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積極有序發展的新階段轉變。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核能作為近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6至8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炕l展。
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8%。
目前,中國核島主設備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龍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制造基地,建成河北秦皇島、上海臨港和廣州南沙出??谥匦脱b備制造基地,初步具備年產10套左右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能力。
同時,在國內核電裝備制造企業中,三大骨干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電集團站在了核島和常規島設備制造的主要位置,一重、二重則在大型鍛件制造領域占得先機。
各有所長的幾家“制造大鱷”共同構筑起了中國核電裝備研制的大格局。目前國內80%以上的核電鍛件、70%以上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均由中國一重生產。
上海電氣研制的AP1000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和堆內構件等大鍛件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
在其他主要部件上,上海電氣AP1000管子支撐板、抗振條、水室隔板、U型管和部分焊材國產化等環節均取得了決定性成果。
中國二重首臺核電設備——國核壓水堆示范工程2號機組堆芯補水箱已開工建造,并具備年產5-6套AP1000主管道和成套核電鍛件的生產能力。
東方電氣在二代加核電產品上的市場占有率為70%,而且已全面進入第三代核電技術項目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市場。
大型“國字號”企業集中發力之外,寧波天生等民營“小企業”在核電裝備研制領域也開始顯山露水。
在核電市場逐漸放開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民企將在裝備制造中尋得商機并貢獻創造力,中國核電裝備制造業將迎來更為多元也愈加靈活的大發展圖景。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迎來了重啟后的審批和建設高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電力成本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都離不開核電,隨著核電建設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核電將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同時,隨著中國核電技術的不斷成熟,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布局和實施,“中國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中國核電必將走出國門、服務世界。
“一帶一路”沿線中,有28個國家計劃發展核電,規劃機組126臺總規模約1.5億千瓦。以三代機組平均造價1.6萬元/千瓦預估,市場總量約2.4萬億元。
受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影響,中國核電企業在“一帶一路”所占的市場份額難以估計。但不可否認的是,核電出海已成為未來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中國主要核電集團均參與了核電“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隨著新建核電項目逐步投入商業運行,國內外運行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核電站閥門的維護、維修等備件、服務需求也將逐步擴大。
在當前中國核電產業穩步推進的形勢下,核電國產化裝備跟上國內目前的核電建設步伐也已不是大難題,但如何更好地匹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核電規模。
不僅追求“量的生產”,也注重“質的保證”,從“做展品”變成“做產品”,從“單個制造”走向批量生產,由此對接核電建設的高標準高要求,國內核電裝備企業似乎仍需破解諸多現實瓶頸。
中國核電“走出去”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戰略,核電的海外發展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前進,提高中國整體裝備制造產業的轉型速度、升級能力,提振多個領域的經濟指標。
但目前,國家層面的海外核電開發戰略及規劃尚未健全,各方資源尚需統籌調配。
此外,在企業內部決策過程中,也存在決策鏈條冗長、效率不高、反應不夠靈敏、很多市場問題處理不夠市場化、靈活化等問題。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核電裝備制造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
查看詳情
據央視新聞5月30日報道,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國家安全工作要貫徹落實黨的A...
據央視網消息,北京市政府辦公廳5月30日正式發布《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提升算力3...
昨天(30日),中國石油發布消息,國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世界級煉化項目——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全面投入商業運營,將...
今年我國汽車出口的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我國汽車出口額超296億美元,同比增長103.6%。我國汽車出...
最近,在江蘇連云港,隨著小龍蝦上市量大幅上升,小龍蝦的價格也是一跌再跌,最低甚至跌破10元一斤。在連云港的一家農...
器官移植行業概況器官移植是指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人體內的手術,以取代受者體內已損傷的、病態的、或者喪失功能的...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