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利用某種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制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利用某種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制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制造業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份額。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制造業可劃分為離散制造業和流程制造業。制造業流程包括產品制造、設計、原料采購、設備組裝、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等。
中國制造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然而,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費用的增長,傳統制造業依靠人力發展的道路已經越走越窄。與此同時,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正為傳統的裝備制造以及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生產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產業變革。
制造業基礎比較完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和支柱性產業,制造業為今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階段。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達31.4萬億元,占GDP比重達27.4%。自2010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世界第一。中國是全世界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
智能裝備典型代表是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具有很多優點。首先,它們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或是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其次,在重復動作中可以保持較高精度,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第三,機器人可以連續工作,投資回收期較短。最后,機器人的使用成本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減昂貴的人工費用,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集裝箱產量同比增長110.6%,芯片產量同比增長33.3%。新型顯示、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顯示:
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28.6%、4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5.2億戶。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4.7%,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2年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制造業進入傳統旺季,生產指數升至51.5%,高于上月1.7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景氣水平均有所回升,制造業生產有所擴張,景氣度回暖。隨著穩增長政策發力,產業鏈有效運轉,工業經濟恢復勢頭得到鞏固。
2023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顯示2022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
中國裝備制造業普通產品總量過剩,而體現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卻不能滿足要求。機械產品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長期以來缺乏具有工程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較高的成套裝備市場不得不讓給外商。
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步入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此,既要著眼于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復雜制造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又要著眼于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補短板、強弱項、優環境,促進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在鞏固制造能力的基礎上加快提升制造業的發展質量。
我國潛在消費市場大,能夠容納這些產品,促進這些產品很快地形成規模經濟。通常,一個國家的產品首先要在國內銷售,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達到一定的產量規模以后,再走向國際市場。中國這么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產品的開發、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制造業是國家創新的主要載體和國家安全的保障部門,能夠吸納各種技能人員就業。
制造業是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構成,外部與農業、服務業等產業領域關聯互動,內部涵蓋了從原材料、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生產與流通的一系列環節。制造業健康發展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主要標志和基本前提。制造業為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和要素,為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保障。
智能化是集信息技術、系統控制技術、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軟件技術和專家系統等為一體,實現擴展或替代腦力勞動為目的的高層次的控制技術,是實現數字化工廠的重要技術基礎。我國制造業在新時期新形式下的發展必伴隨智能化、自動化。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
制造業(Manufacturing industry)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利用某種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
查看詳情
火腿腸是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輔以填充劑(淀粉、植物蛋白粉等),然后再加入調味品(食鹽、糖、酒、味精等)、香辛料...
二次電池又稱為充電電池或蓄電池,是指在電池放電后可通過充電的方式使活性物質激活而繼續使用的電池。利用化學反應的...
目前我國商業保理與銀行保理、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呈現出融合創新發展趨勢,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已涌現出...
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
智能傳感器目前已經廣泛運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醫療、通信等各個領域,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海洋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