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比去年全年貢獻率明顯提升,為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74%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市場銷售增勢較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比去年全年貢獻率明顯提升,為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出行類和接觸型消費增勢較好。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7%,明顯快于全部消費支出增速。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營業性客運量同比增長56.3%。
商品銷售穩定增長,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上半年,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8%,其中,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的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5%、10.5%。
消費新動能發展壯大,綠色消費、數字化消費擴大。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網上零售較快增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文化娛樂消費潛力釋放,鄉村市場發展向好。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同比名義增長38.5%。全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52.9%,觀影人次增長51.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4%,增長快于城鎮。
今年以來,大品類零售市場增長相對乏力,而小眾運動、功能性護膚等細分領域增長較為明顯。整體來看,零售行業呈現結構性復蘇態勢。
近年來,上海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萬億元,網絡購物交易額1.35萬億元。今年一季度,社零總額增長5.2%,加快回穩向好。上海消費資源集聚能力日益增強,口岸消費品進口總額占全國40%以上,去年新設品牌首店1073家,培育引領性本土品牌121個,目前擁有中華老字號品牌180個、上海老字號104個。同時,上海綜合消費環境不斷優化,推出離境退稅集中退付、即買即退等服務,便利全球旅客購物。
下一步,上海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戰略,把促進消費升級、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實踐。一是推動供給創新,建設國際一流消費資源匯集地。二是推動場景創新,拓展國際一流消費體驗新空間。三是推動模式創新,打造國際一流消費增長新引擎。四是推動制度創新,營造國際一流消費新環境。
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浦東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新任務。浦東新區商務委員會主任林廷鈞介紹,未來三年,浦東新區將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八大行動、建立政策體系,合力推動浦東初步建設成為國際品牌聚集地、時尚潮流引領地、消費創新策源地和營商環境最佳地。
優化空間布局方面,將打造“4+6+N”組合的消費空間新格局,包括4個國際級消費圈、6個市級消費圈和集散平臺和N個特色消費節點。八大行動包括全球消費品牌集聚行動、消費地標提質行動、消費業態升級行動、消費平臺拓展行動、數字化消費賦能行動、服務消費融合發展行動、消費名片點亮行動、消費環境優化行動。政策保障方面,將聚焦促進消費創新發展與改造升級、促進消費主體能級提升、促進消費品牌集聚。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零售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在零售的發展歷程中,線上和線下往往是兩條平行線,不相交并且壓縮彼此的空間。
正如電商的發展,是將消費行為從線下向線上遷移,一度使得局部、零散且長尾的本地需求被遮蔽了。
社區團購及時達模式,將線下和線上完整的串聯在了一起,能讓線下的便利店成為變革的最大獲益者之一。
實際上,社區團購更接近實體零售行業的經營邏輯,而不是流量至上的互聯網主流商業模式。
如果真正歸納到方法論的層面,其獲取增量的路徑其實就一個詞:尊重“附近”。
換言之,去中心化和開放邊界,一方面,捕捉到消費者愈發“回歸鄰里”的趨勢,以更好更快的服務來滿足他們的即時需求;
另一方面,以蜂窩式的網絡體系最大程度讓城市里的每個社區小店經營者都從中收益。這樣才能達成價值共生,與本地業態共同繁榮。
社區團購也好,數字化也好,事實上都是對零售企業面對消費多元化的賦能。不可能誰把誰擠掉,一定是相互擁抱、相互成就,達到線上線下多元發展,這是未來零售發展的一個趨勢。
即時零售成為激活本地消費
“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達最快分鐘達”的消費新模式展現出蓬勃增長勢頭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即時零售已成為門店“新標配”。
企業紛紛布局即時零售。京東到家8周年慶時,超30萬家實體門店參與,同比去年翻倍增長,今年一季度就入駐超6萬新店。平臺攜手商家品牌,為數億用戶提供商品小時達服務,覆蓋全國1800多個縣區市,帶動全業態全品類熱銷。
在用戶對即時零售的需求下,不僅電商平臺,物美、沃爾瑪、家樂福等各大零售企業紛紛加碼即時零售,深耕3公里輻射范圍,推出半日達、小時達、30分鐘內可達的配送服務,覆蓋品類也從生鮮、藥品擴充至咖啡、日用品等全品類商品。
多元化的企業進入市場,即時零售增長非常迅速。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據估算,2020-2021年,年同比增長率基本保持在80%-100%。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即時零售市場將會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報告提到,業內人士普遍預測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復合增長率將會在50%左右,行業整體具有強勁的增長動力和巨大的增長空間。預計到2026年底,即時零售行業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實體零售線上業務大幅增長
電商企業迅猛發展,消費市場全面回暖,即時業務給了實體零售再次增長的“契機”。商超零售行業的線上業務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倉儲會員店、生鮮電商、社區小店或是大賣場都在進軍線上業務?;蚴侨腭v第三方平臺,或是自建線上平臺,現如今,多家連鎖超市均發力線上業務,尋求競爭新增長極。
不久前,多家上市的商超零售企業發布財報,顯示企業紛紛布局新的零售模式,線上零售業務均實現大幅增長。線上渠道的訂單在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實體起家的商超企業中,電商團隊愈發壯大;配送時效也在保供的“磨合”中得到提高。未來,全渠道布局仍是商超企業發展的重點,嘗試優化渠道,提升商品力和線上業務拓展。
即時零售平臺自身具有流量優勢,線下店有商品和近場化優勢,在打破空間限制后,實體店的銷售肯定會提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便利店業態發展情況顯示,門店來客量下降的同時,線上銷售彌補線下客流減少帶來的損失,70.3%便利店企業的線上銷售額同比2021年實現增長。各便利店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銷售增長點,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止于單純的“到家”,即時消費場景逐漸觸及至其他領域,行業也朝著全品類、全客群、全地域、全場景的方向發展。
2021年“雙11”前夕,京東發布“小時購”業務,同時在首頁開通了相關入口,將全品類商品的配送時效提升至“小時達”甚至是“分鐘級”。作為新業態的一種,即時零售滲透的行業和品類將持續擴大,覆蓋更多應用場景。報告反映出,以小時達、分鐘達為特征的即時零售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實體店增收的主流渠道之一,在擴大優質供給、激發本地消費活力上有獨特優勢。
從生鮮蔬菜到零食飲料,從美妝用品到智能家電……借助“即時零售”,“萬物到家”正走進現實。即時零售需要依托線下實體零售的業務,同時對線下零售進行補充,拓展銷售渠道。
煙酒實體零售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傳統線下零售的代表產業之一,通過即時零售能夠更加快速地將線上與線下渠道相融合。
即時零售能夠有效地擴大門店的覆蓋半徑,增加實體門店的銷售。以煙酒店為例,其營業時間是“朝九晚十”,但線上銷售里有20%是來自于線下門店閉店以后的銷售額,這就打破了傳統門店營業時間上的限制。
《2023-2028年中國零售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零售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茶葉包裝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細則》市場監管總局已組織編制《茶葉包裝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細則》(2023年...
上半年工業利潤降幅逐月收窄7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工業利潤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
高速攝像機市場需求的激增也吸引了大量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企業入局,而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云存...
國家能源局:落實完善煤層氣扶持政策 推動煤層氣產業快速發展日前,國家能源局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274號建...
經過了過去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期,目前我國水產養殖行業以及水產飼料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隨著居...
上半年住宅法拍房掛拍量同比增逾35%多家機構日前公布了上半年全國法拍房成交數據,其中緯房研究院等聯合公布的《2023...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