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海印發《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文件指出,到2025年,以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為牽引,圍繞衛星制造、運載發射、地面系統設備、空間信息應用和服務等環節,加強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發展,推動空天地信
11月20日,上海印發《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文件指出,到2025年,以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為牽引,圍繞衛星制造、運載發射、地面系統設備、空間信息應用和服務等環節,加強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發展,推動空天地信息網絡一體化融合。
此外,文件規劃新引進和培育10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5家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優勢企業,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
招商證券指出,截至2022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總規模達到約 3840億美元,其中衛星互聯網產業占據了73%的市場份額,保持著主導地位。衛星互聯網作為空天一體化網絡新基建,為用戶提供全空域與全時域網絡通信服務,在軍民領域均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衛星互聯網短期發展誘因是大國安全,長期發展看商用市場。華為MATE60打開手機直連衛星應用需求,SpaceX星鏈也推出直連手機業務,手機直連需求彰顯了C端客戶對于衛星通信市場的認可,擴寬了衛星互聯網的市場空間。
民生證券也表示,衛星互聯網有望開啟并引領下一輪通信板塊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雖尚處早期起步階段但發展進程提速顯著。
短期來看前端衛星生產制造環節將有望依托衛星發射進程提速率先受益,中長期維度隨著技術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下游衛星互聯網應用側相關環節將迎來黃金發展階段。
衛星互聯網,是基于衛星通信技術接入互聯網,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地面基站被搬入空中的衛星平臺,每顆衛星都是天上的移動基站,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用戶提供高帶寬、靈活便捷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在沒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利用衛星信號,也可以支撐電力巡檢、應急保障等任務。
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個部分。其中,衛星制造分為衛星平臺和衛星載荷;衛星發射包括火箭制造和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站和用戶終端;衛星運營及服務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和衛星固定服務。
根據SIA數據,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主要來自于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服務業,其中地面設備制造業2020年收入占比約為50%,主要包括大眾消費設備和網絡設備;衛星服務業收入約占比44%,主要包括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空間科學和國家安全;衛星發射和衛星制造業分別占比2%和5%。
根據UCS數據,2021年全球在軌衛星數量4852顆,其中,中國在軌衛星數量為499個,占所有在軌衛星比重的10.28%,為世界第二大在軌有效衛星的擁有國;而美國在軌衛星數量為2944個,是中國的5.9倍。
以美國為例,SpaceX、亞馬遜等公司紛紛布局。SpaceX率先布局巨型星座,并已成功發射420顆衛星,標志著美國在該領域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20世紀90年代,涌現出提供通信和網絡服務的衛星星座。
包括美國銥星、全球星、軌道通信以及比爾·蓋茨所投資的Teledesic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曾試圖建立一個天基網絡、銷售獨立的衛星電話或上網終端,與地面電信運營商競爭用戶。
在發射技術與成本方面,胡延平指出,中國企業的成本是國外最先進水平的4-10倍。中國企業每公斤發射成本在5000-1萬美元,而SpaceX的每公斤發射成本僅為2000美元。
實際上,SpaceX成本領先背后是技術的領先。該公司掌握了一箭多星技術和火箭重復利用技術,這極大降低了單顆衛星的發射成本,同時讓衛星組網的進度大大加快。
6月3日和13日,SpaceX通過獵鷹9號火箭連續成功發射了第八批60顆星鏈衛星和第九批58顆星鏈衛星,SpaceX累計發射的星鏈衛星已經達到540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衛星互聯網具有不可替代的覆蓋優勢,是5G之補充,6G之初探。據統計,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規模約為292.5億元,預計2025年將升至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1.2%,從整體規模來看,國內衛星互聯網體量較小。
實現太空互聯網,本質就是傳統航天和通信領域的技術拓展融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約為792億元,同比增長9.54%。
國家發改委于2020年4月20日首次明確了“新基建”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和衛星互聯網等。衛星互聯網在國家層面首次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疇。
近年來,中國多個近地軌道衛星星座計劃也相繼啟動。國有企業方面,例如航天科工集團推出的“虹云計劃”計劃發射156顆低軌衛星;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鴻雁計劃”計劃發射324顆低軌衛星;2021年,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星網”)成立,根據其向ITU提交的寬帶星座計劃,組網衛星規模接近1.3萬顆。
民營企業方面,銀河航天提出的“銀河Galaxy”衛星星座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衛星星座計劃,計劃到2025年前發射約1000顆衛星;吉利旗下浙江時空道宇預計到2025年底將擁有72顆衛星,2030年底將擁有168顆衛星。
2023年,中國首次在偏遠地區實現低軌衛星互聯網在電力通信領域的測試應用。在沒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利用衛星信號,也可以支撐電力巡檢、應急保障等任務。2023年4月消息,在云南麗江玉龍縣的大山深處,中國企業利用低軌衛星互聯網試驗星座首次完成的電力領域通信應用試驗。
2023年7月9日19時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23年7月,河南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鄭州召開,河南將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積極發展衛星互聯網。
全球仍有很多像海洋、偏遠或欠發達的區域,近一半的人口無法上網。原因是像在沙漠、海洋、冰山深處這樣的極端地理環境面前,地面通信基站信號無法覆蓋,另外有很多地區大規模建設地面網絡系統投入巨大,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所以基礎設施薄弱。
目前,衛星通信是為基礎建設薄弱的區域的網絡覆蓋提供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也是為海洋、沙漠、冰川等自然區域提供通信的已知最優解決方案。
隨著衛星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未來不僅可以讓大山里的孩子隨時隨地上網課,也可以在災難來臨時,為災區提供快速及時的應急網絡接入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
查看詳情
食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不僅作調味之用,而且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根據來源分...
據上證報報道,近日,人形機器人領域動作頻發。深開鴻與樂聚機器人宣布,推出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的KaihongOS人形機器人C...
牛肉是一種肉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非常好吃。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
天然橡膠(NR)是一種以順-1,4-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成分中91%~94%是橡膠烴(順-1,4-聚異...
存儲器的概念存儲器單元實際上是時序邏輯電路的一種。按存儲器的使用類型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取存儲器(R...
降解塑料制品行業前景及現狀如何?未來降解塑料制品市場投資趨勢怎么樣?全球可降解塑料產能約170萬噸,預計到2025年全4...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