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2023年,保險業復蘇態勢明顯,總資產穩健增長,保障功能持續凸顯。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9萬億元,同比增長9.63%;截至2023年11月末,保險行業資產總額為29.61萬億元,同比增長8.82%。多家市場研究機構認為,保險業長期向好趨勢不變。展望2024年,在權益市場向好、會計準則切換進入第二年等因素影響下,險企投資收益有望改善,行業凈利潤增長可期。也有機構指出,未來險企資產負債匹配和穩健、長期經營能力面臨更多考驗,頭部險企有望憑更強的業務拓展和經營能力更為受益。
保險是一個漢語詞語,本意是穩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在保險行業產業鏈中,供給側主要包括保險公司、保險中介。保險公司可分為傳統保險公司和互聯網保險公司,主要負責產品設計、保險產品供應、保費收取及投保事件發生時支付賠款;保險中介包括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以及保險營銷員,負責為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及提供其他服務。需求側主要包括購買保險的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其中,供應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是產業鏈中的重要主體。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數據顯示,2019-2021年,我國保險業的保單件數分別為495.4億件、526.3億件和489億件。2022年全年保險業保單件數達554億件,同比增長13.27%。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保險行業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達4695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58%,保險賠付支出為15485億元,同比下降0.79%。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支撐作用日益提升,并在一個階段內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保險業發展勢頭突飛猛進。至2020年底,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45257億元,同比增長6.12%;2021年上半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27099億元。2020年中國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929億元,較2019年增長280億元;2021年上半年中國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029億元。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自2012年的6.9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5.05萬億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速為13.76%。保險資金配置仍保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多元化配置的結構。其中債券102530億元,占比40.96%;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31829億元,占比12.71%;銀行存款28348億元,占比11.32%。根據BrandFinance發布的《2022全球保險品牌價值100強排行榜》,中國一共有12家公司上榜。其中,品牌價值大于400億美元的是中國平安;品牌價值大于100億美元的有: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友邦保險;品牌價值小于100億美元的上榜公司有:中國人保、國泰人壽、新華人壽、富邦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再保險集團、臺灣人壽、南山人壽。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8月份下發的《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明確,通過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在設計時,要審慎合理確定費用假設;10月中旬下發的《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再次要求,各人身險公司落實管控責任,嚴格執行“報行合一”。10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面推行‘報行合一’,抓緊啟動個人代理渠道、經紀代理渠道的‘報行合一’工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這一年,保險業堅守保險本源,保障功能持續凸顯。2023年前10個月,行業原保費收入達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原保險賠付支出達1.5萬億元,同比增長21%。與此同時,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10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通過債權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有效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2023年1-11月廣東原保險保費合計收入4494.37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442.37億元,廣東位列全國第1名,占全國比重的9.38%。分險種來看,2023年1-11月廣東壽險收入排名第一為251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30.2億元;緊跟其后的是財產保險收入為111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9.58億元;健康險收入為766.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9.19億元;意外險收入最少僅為97.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6.6億元,其中壽險占原保險保費比重最大56.05%、其次是財產保險占24.73%、健康險占17.05%、意外險僅占2.17%。
投資回報成為行業盈利中更重要的組成部分。預計未來10年里,全球儲蓄類保費規模將增加1.7萬億美元至4萬億美元。因此,未來10年壽險業的增長將顯著提高。報告預計2024-2025年全球新增保費的52%將來自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國仍然是新興市場的增長引擎。在未來兩年的新增保費中,中國將占到68%的份額。
在居民收入增速溫和回升、消費信心持續改善、政府加大增強社會保障能力、保險業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與產品創新的背景下,預計中國的人身險市場在未來幾年延續企穩向好態勢,預計2024/2025 年的年增長率約為8.4%。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保險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保險行業研究報告中的保險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保險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點企業狀況等...
查看詳情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2023年12月份中國倉儲指數。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顯示倉儲行業整體保持良好運行態勢。...
2024年1月2日晚間,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的通知》,主要對第二套改善型...
制鞋行業是指將各種鞋原材料加工成成品鞋的過程,包括鞋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制鞋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以下簡稱料件),經加工或裝配后,將制...
地處長江洞庭湖東岸的湖南岳陽,有著年關做臘魚的習慣。近段時間,以四大家魚為主的生態淡水魚,呈現出銷售火爆的態勢...
1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23年12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34.1萬輛,同比增長45%。20233...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