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文旅市場強勁復蘇。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達36.74億,同比增長超7成。讓我們一起來看2023年文旅新場景的上榜名單。
2023年,我國文旅市場強勁復蘇。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達36.74億,同比增長超7成。讓我們一起來看2023年文旅新場景的上榜名單。
鄉村體育賽事“高燃”出圈
2023年鄉村體育賽事“高燃”出圈,相關話題多次沖上熱搜。5月,被稱為“村超”的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在貴州榕江縣開踢;10月,首屆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在貴州臺江縣落下帷幕。“村超”期間,榕江縣累計接待游客250.6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39億元;全年因“村BA”到訪臺江縣的游客達到468.51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54.25億元
龍舟賽:以賽興城 乘風破浪
2023年的端午假期,“龍舟經濟”激蕩起文旅消費的大浪花。假期里參與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的游客占比高達87.9%。在湖南汨羅,當地企業每年生產龍舟4000多條,總產值約1.5億元。
一場演唱會帶火一座城
“跟著演出去旅行”在2023年成為旅游風潮。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達到1137場,觀演人次達1145萬,平均跨城觀演率超過60%。而歌迷們的衣食住行,也帶動酒店、餐飲等相關產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工業遺產變身文化新地標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69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廢棄礦區變身綠意盎然的濕地,昔日舊廠房如今已是時尚的文創聚集地。工業旅游讓冰冷的工業遺址回暖蘇醒,掀起一場“文旅復興”。
“Citywalk”這種主打隨意漫步、探尋特色景觀的微旅游方式,讓人們在走走停停的慢節奏中感受別樣城市風光。不少商家憑借這股流量紅利,通過線下“Citywalk”與線上打卡相結合為店鋪引流,實現了營業額增長20%。
文化旅游簡稱為文旅,定義是指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游者的一種風尚。
中國文化旅游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在我國,發展旅游業,開展文化旅游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大力弘揚中國文化。
今年以來,國內旅游市場進入了恢復發展的快車道。前三季度,國內旅游達到36.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114%。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居民出行大幅度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34.2萬場、票房收入315.4億元、觀演人數1.11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21.0%、84.2%、188.5%。
文旅行業強勁復蘇的背后,是央地一攬子支持政策密集落地。文化和旅游部推動實施了《“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會同相關部委印發了《東北地區旅游業發展規劃》、加速推進城鄉道路客運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加強5G+智慧旅游協同創新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協調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隨著國內旅游消費復蘇,一部分重點地區與重點產業迎來機遇期。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旅游消費迅速升溫,呈現巨大潛力;鄉村旅游、城市周邊度假、體育+旅游、康養、研學等熱度持續上升。
疫情還催生了旅游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康養旅游、近郊旅游、親子旅游、自駕旅游等旅游消費新業態快速擴張;旅游企業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慧化,推動行業向“互聯網+旅游”加速轉型。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9.89萬家文旅相關企業。近十年,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注冊量呈整體增長態勢。2019年新增1.56萬家文旅相關企業,同比增長27.03%,達近十年峰值。受疫情影響,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注冊趨勢有所減緩。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新增1.47萬家、1.4萬家、1.26萬家,同比減少6.21%、4.72%、9.87%。
但文旅相關企業注冊量減緩趨勢于今年回緩,截至目前,今年我國新增1.75萬家文旅相關企業,已超疫情前注冊量,有望達第二個近十年注冊峰值,其中,前10月新增1.61萬家,同比增長52.65%。
從區域來看,廣東現存0.74萬家,位居第一。湖南、山東分別現存0.73萬家、0.72萬家,位居前三。此后是四川、江蘇、湖北等地。
文化是發展旅游的核心資源,更是旅游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內涵。作為當今世界最廣泛、最大眾的交流方式,旅游是展示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最適宜和最重要的載體。文旅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推動旅游與文化資源的交叉利用,構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文化旅游的內涵非常豐富,不僅包括文化遺產旅游、文化體驗旅游、文化交流旅游等傳統的文化形式,還包括了一些新興的文化體驗方式,例如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藝術節、文化主題酒店等。這些新形式的文化旅游也為旅游者帶來了全新的文化體驗,增加了旅游的樂趣和吸引力。
隨著疫情政策的全面開放,消費需求全面釋放,文旅產品供給也在不斷創新。以電影市場為例,優質內容供給釋放了觀影熱情和市場活力,包括暑期檔、十一檔以及最近優質影片都帶動了票房和人氣回升。
在促進消費和鄉村振興等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文化科技創新發展之下,沉浸式文旅、特色鄉村旅游、文體旅融合項目等相關產品和項目的出現,拉動文旅消費市場回暖。
今年以來,我國文旅市場以沉浸式旅游為代表的新供給越來越受游客追捧。某網絡點評app發布數據顯示,8月以來,平臺上含“沉浸式”關鍵詞的筆記數量同比增長近70%,“沉浸式”成為上海、武漢、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消費者搜索的熱門關鍵詞。
作為集文化、娛樂、經濟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演唱會等線下大型演出不僅可以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客流,進而擴大城市知名度,豐富消費新業態。
據《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2023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9.33萬場,與去年同比增長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673.49%;觀眾人數6223.66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超10倍。其中,跨城購票觀演的消費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觀演率超50%。
目前,文旅企業自身投資活動仍處于恢復階段。上半年,A股上市文化企業與重點旅游企業的資本性支出方面雖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對外投資的意愿相對較弱,但第三季度起,文化、體育和娛樂固定資產投資已轉為正增長,恢復趨勢較為明顯。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智慧導覽等新型旅游服務”“推動智能旅游公共服務、旅游市場治理‘智慧大腦’、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藝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
展望未來,大眾旅游的新時代,小康旅游的新階段已經來臨,一個百億旅游人次和十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將逐步形成。隨著文旅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需求側改革的加快牽引,文旅行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將再度按下快進鍵。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戶外運動,是一項在自然場地舉行的一組集體項目群。戶外運動不是一種簡單的體育運動,是一種融休閑、娛樂及健身于體的...
火腿,又名“火肉”“蘭熏”。中國傳統特色美食。是腌制或熏制的動物的腿(如牛腿、羊腿、豬腿、雞腿),是經過鹽漬、...
到2025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成,充電峰谷電價機制全面實施并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加大...
纖維板是將木材加工下來的板皮、刨花、樹枝等邊角廢料,經破碎、浸泡、研磨成木漿,再加入一定的膠料,經熱壓成型、干...
近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與應急管理部、公安部相關司局對涉嫌違規寄遞煙花爆竹的圓通速遞有限公司、上海韻達貨運有...
制冷劑又稱冷媒、雪種,是各種熱機中借以完成能量轉化的媒介物質。這些物質通常以可逆的相變(如氣-液相變)來增大功L...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