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肉禽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肉禽飼料產量也隨之不斷增長。肉雛鴨15日齡以后,體溫調節機能才趨于完善,體溫開始恒定。
肉鴨采食多、飲水多,并有邊食邊飲的習慣,為避免弄臟飲水和浪費飼料,料盆和水盆的距離應在1米以上,中大鴨階段距離應在5米以上,飲水區要求排水良好并遠離墊料。為防止肉鴨嬉水,水盆上應加網罩。初生肉雛鴨體溫低,其絨毛保溫性能差,調節體溫的能力弱。體溫常隨環境溫度的下降而下降,并處于“變溫動物”的狀態,低溫(低于25攝氏度)易引起肉雛鴨感冒或因取暖擠壓而造成窒息死亡。肉雛鴨15日齡以后,體溫調節機能才趨于完善,體溫開始恒定。所以,肉雛鴨在育雛期,第一周齡的舍溫應達到30攝氏度以上,然后隨日齡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齡左右,溫度可降至20攝氏度左右,并恒定至出欄。
肉鴨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育種、飼料、疫苗、獸藥等行業;中游為肉鴨養殖行業,主要品種有北京鴨、天府肉鴨、櫻桃谷鴨、狄高鴨、奧白星鴨等;下游為肉鴨的屠宰加工及各類消費渠道。肉鴨養殖是我國水禽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肉鴨養殖量位居世界第一,伴隨著養殖總量不斷增長,養殖方式也不斷進步,呈現出適合不同地區特點的多種養殖模式。
飼料是肉鴨行業最主要的成本來源。近年來,隨著我國肉禽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肉禽飼料產量也隨之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肉禽飼料產量為8909.6萬噸,同比下降2.9%。肉鴨行業下游主體為消費者,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的提升,人們對于禽肉等家禽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2019年非洲豬瘟爆發之后,使得豬肉的替代產品禽肉的需求量進一步增長,而鴨肉作為禽肉產品中重要組成部分,其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長,推動了我國肉鴨行業的展。2020年我國人均禽類消費量為12.7千克/人,同比增長17.6%。
從全球肉類消費結構方面來看,禽肉已然成為全球消費占比最高的肉類,幾乎所有國家的禽肉消費量都在不斷增長。具體來看,2021年全球肉類消費結構中,禽肉占比為39.7%,豬肉占比為34%,牛肉占比為21.4%,羊肉占比為4.9%。從全球肉鴨出欄量情況來看,2019年之前,全球肉鴨出欄量基本保持穩定,隨著2019年非洲豬瘟爆發,全球豬肉消費大幅下降,禽肉作為其良好替代品,消費需求大幅上漲,使得全球肉鴨出欄量大幅上漲。隨著疫病被控制,豬肉需求量開始回升,加上2021年全球多地爆發禽流感疫情,使得肉鴨出欄量有所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肉鴨出欄量約為60.6億只,同比下降8.5%。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肉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從出欄量地區分布來看,亞洲是全球肉鴨出欄量最大的地區,2021年出欄量占比達85%,其中我國肉鴨出欄量占比達68%,為全球肉鴨出欄量最高的國家。我國鴨肉量位于豬肉、雞肉之后,是我國第三大肉類產業,為保障我國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的有效供給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非洲豬瘟發生后,禽肉產銷量均有所增長,其中鴨肉增增量最多,其在2019年占禽肉比重一度達33%。2020年以來,隨著豬肉產能的恢復,行業由繁榮轉向低迷,隨后產能進入調整期,到2021年鴨肉占比回落至27%。
隨著我國肉鴨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張,肉鴨存欄量也隨之逐漸增長。從祖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量來看,近年來其存欄量規模不斷擴張,到2021年存欄量達61.03萬套,同比增長15%,處于歷史高位。從父母代種鴨存欄量來看,雖持父母代種鴨存欄量自2020年開始續下降,但由于終端消費量減少,目前仍處于產能過剩狀態。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父母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量為1359.57萬套,同比下降17.9%。
從我國肉鴨出欄量來看,2019年之前,我國肉鴨出欄量基本保持穩定,隨著2019年非洲豬瘟的爆發,鴨肉需求的大幅增長,我國肉鴨出來量也隨之大幅增長。隨后出欄量開始逐年遞減。2021年我國肉鴨出欄量約為35.01億只,同比下降11.8%。從我國肉鴨鴨苗情況來看,2021年上半年,商品鴨苗行情短期髙漲,出苗量與2020年同期基本保持持平,2021年下半年由于行情持續低迷,加上父母代種鴨飼養量減少,使得商品苗數量銳減,導致2021年全年出苗量大幅減少。2021年中國商品代白羽肉雛鴨銷量為36.85億只,同比下降11.8%。
我國是肉鴨生產和消費大國,蘊藏著品種豐富的肉鴨資源,其飼養區域主要是山東、江蘇、四川和廣東四省,這些地區江河縱橫、湖泊眾多,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肉鴨養殖的優良自然地理環境,2022年我國肉鴨出欄量約為40.02億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化、規模化、一體化經營的推進,以及養殖技術的進步與提高,肉鴨產業的養殖分布格局正在改變,肉鴨產業集中分布所依托的優勢正在由傳統的資源優勢向現代化技術、資本優勢轉變,產值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我國肉鴨產值約為1203.1億元。
在我國肉鴨養殖產業中,白羽肉鴨品種占比最高,達到80%,其他肉鴨品種市場份額占比約20%。從產能情況來看,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18年以來我國祖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量逐年增長,但是近兩年父母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呈現環比下降趨勢。2021年我國祖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量約為2443萬套,父母代在產白羽肉鴨存欄量約為1359.57萬套。
隨著肉鴨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肉鴨養殖業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了一批以大型養殖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同時,規模化、專業化的養殖模式成為主流,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中國肉鴨市場現狀呈現出規模大、需求旺、產業鏈完善、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趨勢明顯、環保壓力增大等特點。未來,隨著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肉鴨養殖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態勢。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肉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肉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肉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肉鴨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肉鴨...
查看詳情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2023年,我國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也就是CPI上漲0.2%,漲幅...
據中國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修訂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加快推動...
疫情影響、戰爭沖突、經濟下滑,多種因素疊加下,“壓力”成為世界性熱詞。蓋樂普情緒報告顯示,全世界都處于壓力之中...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
近幾年,隨著建筑業、市政工程、水利工程、農業和工業等行業市場需求的不斷加大,中國塑料管材行業呈現出了高速發展態...
供應鏈物流是為了順利實現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物流,協調運作生產、供應活動、銷售活動和物流活動,進行綜合性管理的戰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