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新辦舉行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3月1日,國新辦舉行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高博、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負責人趙陽、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負責人石澤毅、國家外匯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介紹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有關情況,并就支付相關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下稱《意見》)。據張青松介紹,《意見》主要包括六大舉措:
一是推動重點場所和重點商戶受理境外銀行卡,切實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
二是堅持現金兜底的定位,持續改善現金使用環境,不斷提升外幣兌換和現金服務水平。
三是充分考慮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的特殊需求,做好適老化、國際化等服務安排,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
四是更好保障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規模以上的商圈、旅游景區、酒店住宿等重點場所必須支持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樣化支付方式,規模以下的積極創造條件參照辦理。
五是銀行、支付機構要進一步優化開戶流程,合理實施賬戶分類分級管理,不斷提升賬戶服務水平。
六是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宣傳活動,持續加強宣傳推廣等“軟環境”建設。
針對外籍來華人員遇到移動支付困難的問題,張青松表示,將指導支付機構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讓移動支付產品這個中國老百姓最接受的支付方式好用、能用,讓外國朋友滿意、樂意使用。
一是針對來華人員使用支付寶、微信綁定境外銀行卡成功率低的問題,要求、指導支付寶、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綁卡效率。
二是簡化身份驗證安排,使外籍來華人員在綁卡等一系列過程中更便捷辦理。我們也非常關注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我們會嚴格要求相關機構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規規定,切實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三是指導支付寶、財富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引導經營主體鞏固“拒收人民幣現金違法”的共識
“2023年10月份以來,人民銀行會同我委等部門,開展了拒收現金專項整治工作,引導經營主體保持現金支付服務的渠道通暢,重點關注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需求。”據陳洪宛介紹,專項整治期間,有關部門對經營主體現金收付條件、收取現金意愿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引導經營主體簽訂“不拒收現金承諾書”,張貼支持現金支付的標識。指導金融機構向經營主體發放“零錢包”,對零錢備付不足的經營主體進行風險提示。
陳洪宛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推進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整治工作,引導經營主體鞏固“拒收人民幣現金違法”的共識;持續對涉民生場景、涉外場景開展暗訪抽查,核實拒收的線索,對公眾關注度高、影響范圍大的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持續實施處罰并公示,將處罰信息納入相關主體的信用記錄,充分發揮警示作用,把人民群眾的現金支付訴求落到實處。
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支付服務適老化工作。張青松表示,下一步將在總結前期支付適老化工作的基礎上,緊盯移動支付、銀行卡受理、現金支付、銀行網點服務等關鍵領域,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支付適老化服務質效,著力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的適老化綜合服務體系。
一是提升支付服務的包容性。聚焦公共事業繳費、景區、商場、醫療等重點便民場景,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方式。
二是不斷優化移動支付服務。確保老年群體能用、會用,不斷彌合數字鴻溝。
三是進一步推動銀行網點適老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推廣示范網點經驗,不斷提升支付服務溫度,打造溫馨支付環境。
四是常態化開展支付適老化宣傳。通過多渠道、觸達式宣傳,做好支付安全,也包括防范電信詐騙等方面的知識普及,守護好老年群體的“錢袋子”。
進一步提升交通出行支付便利性與包容性
“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持續改進提升交通出行服務水平。”高博表示,一是豐富購票渠道;二是完善支付方式;三是優化出行環境;四是改善服務體驗。
高博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交通出行支付便利性與包容性,為保障民生、促進高水平開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交通運輸服務。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多措并舉、統籌施策,加大了外幣現鈔兌換服務力度,優化移動支付的使用體驗,完善相關用匯服務保障,進一步便利外籍人員短期來華旅游消費和長期在華工作生活。”劉斌說。
劉斌表示,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推動更多外幣兌換機構為外籍來華人員提供更加優質的兌換服務;做好機場外幣兌換服務保障,引導在機場到達口優先布設外幣兌換機構和設施;確保口岸、涉外酒店等重要場景具備5類外幣兌換渠道中的至少一種;
在機場、口岸、涉外酒店等場所推廣個人本外幣兌換的標識;鼓勵有條件的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和銀行網點擴大外幣兌換的幣種供應,更好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來華人員兌換需要;進一步滿足外籍來華人員移動支付和線上消費需求,持續完善現有的業務流程,大力支持各類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產品創新。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網絡的更新迭代,手機逐步取代固定電話和電腦,成為集通訊、聯絡、社交娛樂為一體的“生活必需品”。
與此同時,移動支付功能不斷完善升級,并實現了與各類應用軟件的耦合,移動支付將終端設備、互聯網、應用軟件以及金融機構的功能相結合,為用戶提供貨幣結算、繳費等金融業務,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22年發布2022年移動支付用戶使用情況問卷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中青年用戶是移動支付用戶的主要使用者,年齡較大的用戶群體穩中有升,用戶群體的年齡分布基本平穩。其中,18-40歲用戶占總用戶比例的70%,40歲以上的用戶占總用戶比例的30%。
1、二維碼支付仍是移動支付用戶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
二維碼支付仍是移動支付用戶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95.8%的用戶表示經常使用二維碼,41.6%的用戶經常使用閃付,35.6%的用戶使用第三方客戶端支付。超過八成用每天都使用移動支付。
90%的單筆支付金額區間集中在500元以下。餐飲食品類場景、交通出行類場景、民生服務類場景的滲透率分別為: 96.9%、76.3%和68.5%。
2023年10月6日,支付寶平臺發布“亞運經濟”報告,國慶期間亞運熱度持續高漲,超2億人次在支付寶生活號圍觀亞運賽事。賽事助燃城市消費,亞運六城景區單日消費最高漲達270%,入境游客使用支付寶日均支付筆數較8月增長近7成。
支付寶“亞運加油袋”火爆全網,其位于溫州龍港的制造商生產訂單增長4倍。為迎接中外游客,小商家們紛紛貼上二維碼、紅包碼,支付寶商家服務平臺顯示,支付寶商家收錢碼領取量較日常上漲近10倍。
2023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同意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目前,華為支付依托華為錢包為管理入口,為C端用戶提供余額支付、銀行卡支付、紅包、充值、提現等服務;為B端用戶快速集成支付能力,提供資金結算、自動分賬、營銷賦能等服務。最新公開信息顯示,當前華為錢包的月活用戶數超過1.4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以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系統為中心,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廣泛覆蓋、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
2、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86%
目前,4000多家商業銀行、180多家支付機構,有效滿足了1.6億經營主體和億萬消費者的支付需求。我國個人銀行賬戶擁有率已超過95%,高于中高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
加快支付領域法規制度建設是推進支付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8年以來,司法部、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起草形成《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草案。
2023年1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的出臺,進一步厘清了支付產業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邊界,賦予監管部門依法行政權力,有力夯實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法治基礎,標志著支付行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司法部將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指導支付機構落實好《條例》規定,還將抓緊制定《條例》實施細則,做好非銀行支付領域現有規章、規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等工作。
報告對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移動支付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移動支付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移動支付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
查看詳情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制冷劑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研發。新型制冷劑的研發將更加注重環保和高效性,以滿足...
成人奶粉,這一獨特的營養補充品,專為成年人量身打造。它以純牛奶為基石,融入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最...
汽油機按照氣缸數量可以分為小汽油機和多缸汽油機。其中小汽油機主要應用在農用機械和園林機械等領域,而多缸汽油機主...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醫藥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市場需求。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和藥品,這為醫療醫藥行業提供了巨大...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指擁有超大規模參數(通常在十億個以上)、超強計算資源的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完成各種...
教育部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2023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763.19萬...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