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4日于福州召開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的重要性,并提出這一舉措將極大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楊杰指出,中國移動正積極投身于“東數西算”工程,并開創性地提出了算力網絡理念。
中國移動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
在5月24日于福州召開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的重要性,并提出這一舉措將極大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楊杰指出,中國移動正積極投身于“東數西算”工程,并開創性地提出了算力網絡理念。
這一算力網絡的建設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智為引擎,通過深度融合多種信息技術,旨在為用戶提供豐富多樣、無所不在的算力服務。當前,中國移動正致力于完善算網基礎設施體系、關鍵技術體系以及產品服務體系,以進一步優化全國性智算中心和邊緣智算節點的布局。
據楊杰介紹,中國移動的全網智算規模已達到17EFLOPS(FP16),并且計劃在今年內投產多個超萬卡智算中心。這些舉措將極大地提升算力資源的供給能力,并通過算網大腦的推動,使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便捷、高效的社會級服務。用戶將能夠享受到“一點接入、即取即用、按需調度”的算力服務體驗。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移動的這一戰略布局對于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數字經濟新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不僅可以提升算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促進數據要素價值的最大化釋放,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推進,中國移動的算力網絡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我們有望看到更多創新應用在這一平臺上涌現,為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價值。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算力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中國以總分70分位列全球第二。布局算力賽道的企業主要包括瀾起科技、天孚通信、中興通訊等。截至2022年底,中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秒,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截至2023年6月,湖南省全省總算力提升到4000PF ,算力支撐從單項筑基升級為全面賦能。
中國工信部介紹,截至2023年,中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中國圍繞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算力產業快速發展。全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算力總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算力產業初具規模,計算類產品產量全球第一,高算力芯片迭代升級,算力應用廣泛深入到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中國工信部將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推進算力高效協同聯動,加強研發投入,支持各領域產業合作,培育推廣一批應用場景。
2023年10月20日,2023世界VR產業大會算力新生態主題論壇在南昌紅谷灘舉行。會上發布了《江西省算力白皮書(2022年)》,白皮書顯示江西算力規模約為3600PFlops,全國占比約為2.57%,算力規模全國排名第12位。全省基礎算力規模占比約為78%,智能算力規模占比約為21%,超算算力占比約1%。2022年江西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 2678.7億元,同比增長16.8%,占GDP比重達 8.4%。
如何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
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和關鍵環節。以下是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對工業領域對算力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包括應用場景、數據處理量、實時性要求等。這有助于明確算力資源的規模、類型和配置要求,為后續的資源建設和優化提供依據。
資源建設:基于需求分析結果,進行算力資源的規劃和建設。這包括建設高性能計算中心、云計算平臺、邊緣計算節點等,形成覆蓋全網的算力資源池。同時,還需關注算力資源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以適應未來需求的增長和變化。
技術融合:促進算力資源與工業應用技術的融合是關鍵。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提升工業應用的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強算力資源與工業軟件、控制系統的集成,實現數據的高效流通和協同處理。
標準制定:建立統一的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標準體系,包括接口標準、數據格式標準、安全標準等。這有助于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算力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平臺搭建:搭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應具備算力資源調度、應用部署、數據管理等功能,降低企業使用算力的門檻和成本。
創新驅動: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的創新研究,推動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通過設立專項基金、舉辦創新大賽等方式,激發創新活力,推動融合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
人才培養:加強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領域的人才培養,培養一批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需要從需求分析、資源建設、技術融合、標準制定、平臺搭建、創新驅動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這將有助于提升工業領域的智能化水平,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虛擬經向實體經濟延伸,以云為基礎、網為核心的算力網絡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正成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應用的承載基礎。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國數據總產量逐年上漲,2021年中國數據總產量為6.6ZB,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數據總產量為4.13ZB。
根據《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一個國家的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當一個國家的算力指數達到40分、60分時,計算力對于GDP增長的推動力將增加1.5倍和3.0倍。
《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指出,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未來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
發展數字經濟,算力是核心生產力,投資算力對于經濟增長有長期的倍增效應。隨著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AR/VR等關鍵信息技術逐漸成熟,社會中大量智能化場景將得到實現。
根據羅蘭貝格報告,人工智能技術將推動無人駕駛、智能辦公、智慧醫療等場景的有效落地,物聯網技術將推動智能消防、智慧工廠、智慧農場、智能家居等場景落地,區塊鏈技術將推動應用于數字證書、信息加密等場景落地,AR/VR技術則可推動智慧商場、游戲、智慧課堂等場景落地。
這些場景未來將在產業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各產業創新、增強產業數字化程度并增強市場活力,在政務領域幫助政府提升運行效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居民生活幸福度,在民生領域推動社會民生保障、創造宜居空間、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共同推動社會向智能社會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算力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智能算力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
發展數字經濟,算力是核心生產力,投資算力對于經濟增長有長期的倍增效應。隨著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AR/VR等關鍵信息技術逐漸成熟,社會中大量智能化場景將得到實現。根據羅蘭貝格報告...
查看詳情
化學原料藥是指用于生產各類制劑的原料藥物,是制劑中的有效成分。這些原料藥通過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術所制...
中國智能紡織品行業是紡織業與高科技的結合,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該行業將電子、計算機等技術融入紡織品,實現感知、反...
制藥裝備是指用于藥品生產、檢測、包裝等工藝用途的機械設備和包材。制藥裝備行業作為制造業中的一員,經濟效益不斷增...
高溫超導是一種物理現象,通常指具有相對較高的臨界溫度(超過25K)的物質在接近或超過液氮溫度(77K)的環境下產生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再次凸顯了中國在推動家電和汽車產品以舊換新政策上的積極態度與顯...
受益于數字化閱讀需求的持續增長和移動支付等技術的普及,中國數字出版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這種增長趨勢不僅吸引了眾多...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