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行業作為工業搬運車輛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裝卸、堆垛和短距離運輸。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叉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產業鏈方面,上游主要包括鋼材、發動機、蓄電池等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為叉車生產供應環節,涵蓋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兩大類;下游則廣泛應用于倉儲物流、交通運輸、工業制造等領域。整個產業鏈緊密協作,共同推動叉車行業的穩步發展。據報告,2023年我國叉車銷量達到117.37萬臺,顯示出行業的活躍度和市場潛力。
2021年我國叉車銷量達到109.94萬臺,較2020年增加了29.92萬臺,同比增長37.4%,繼2020年全年銷量突破80萬臺大關后,又一歷史性成就。2022年,由于國際俄烏沖突及國內疫情多發,產業鏈、供應鏈受阻銷量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百萬輛以上,為104.8萬輛。2023年全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預計我國叉車銷量將恢復增長態勢,達到115萬輛左右。
從區域分布來看,華東、華南、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為叉車制造行業的主要集中區域,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份有較多企業落地,其中領先企業更集中于浙江省。根據尚普咨詢集團的數據顯示,2022年華東地區叉車銷量約為48.5萬臺,占比46.3%,其中浙江省銷量約為29.8萬臺,占比28.4%;華南地區叉車銷量約為18.5萬臺,占比17.7%,其中廣東省銷量約為13.8萬臺,占比13.2%;長三角地區叉車銷量約為17.5萬臺,占比16.7%,其中江蘇省銷量約為11.5萬臺,占比11%。這些地區的叉車需求主要來自于制造業和倉儲物流業等下游領域。
從產品結構來看,近年來電動叉車占比逐漸提高,體現出對內燃叉車的強勁替代趨勢。在“雙碳”背景下,電動叉車因更具有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符合國家節能減排、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經濟政策,更易順應工業車輛環保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加之存量叉車更新需求加速釋放,都將成為未來叉車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根據尚普咨詢集團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動叉車銷量為64.4萬臺,占比58.6%,較2020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內燃叉車銷量為45.54萬臺,占比41.4%,較2020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2022年,電動叉車銷量為62.88萬臺,占比60%,內燃叉車銷量為41.92萬臺,占比40%。2023年全年,預計電動叉車銷量將達到69.6萬臺,占比60.5%,內燃叉車銷量為45.4萬臺,占比39.5%。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叉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數據顯示
2017年9月,《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布。該規劃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加快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在提高質量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實現穩定增長。具體目標包括:到2020年工程機械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工程機械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工程機械產品節能環保水平顯著提高;工程機械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工程機械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2018年7月,《關于加快推進重型柴油機排放標準實續》發布。該文件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生產、進口、銷售和登記注冊的重型柴油機及其裝用的重型柴油車輛,必須符合《中國第六階段重型柴油機及其裝用的重型柴油車輛排放標準》(GB17691-2018)的要求。該標準對重型柴油機及其裝用的重型柴油車輛的排放限值、排放控制區域、排放控制技術、排放檢測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規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重型柴油機排放標準之一。
未來,叉車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包括電動化、自動化、物聯網、人機協作、材料創新和可持續性,這將提高叉車的效率、可持續性和安全性,適應不斷變化的物流和制造需求。以下是對叉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入研究:
電動和燃料電池技術:電動叉車和燃料電池叉車將繼續取代傳統的內燃機叉車,以減少尾氣排放、降低噪音水平,并提高能源效率。這些技術有助于提高叉車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性。
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叉車,包括自動駕駛叉車、無人機配送系統和自動堆垛機。這些技術可以提高倉庫和物流中心的效率,減少人工成本,提高貨物裝卸速度,同時降低事故風險。
總的來說,盡管叉車市場前景廣闊,但仍受到高成本、競爭壓力、市場不確定性、技術挑戰和合規性要求的制約。制造商和用戶需要積極應對這些限制因素,以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的叉車運營。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叉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