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平臺經濟在我國快速崛起,發展規模持續擴大。以消費電商為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至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5.9%。
平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主要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為重要支撐。這種經濟形態的特點在于它能夠通過連接不同的用戶群體,創造出新的商業機會和價值,從而推動經濟的高效運轉和增長。
中介服務型:平臺作為中間商,連接買家和賣家(或服務提供者),通過提供交易場所、信息匹配、支付和物流等服務,促成雙方交易,并從中收取傭金或服務費。如電商平臺、房產中介平臺等。
廣告推廣型:平臺聚集大量用戶,通過展示廣告向廣告主收取費用。這種模式下,用戶數量和活躍度是關鍵,因為更多的用戶意味著更高的廣告價值。如社交媒體平臺、搜索引擎等。
共享經濟型:平臺整合閑置資源(如房屋、汽車、技能等),以租賃或共享的方式提供給有需求的人,并從中抽取傭金或服務費。這種模式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如共享單車、短租平臺等。
訂閱會員型:平臺提供高級服務或內容,用戶通過訂閱成為會員,享受專屬優惠或特權,平臺按月或年收取會員費。如視頻流媒體平臺、音樂訂閱服務等。
數據服務型:平臺收集并分析用戶數據,為第三方提供數據洞察、市場趨勢預測等服務,或直接將數據出售給有需求的企業。這種模式依賴于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
開放平臺型:平臺提供API接口或開發工具,允許第三方開發者在其上構建應用或服務,通過分成、廣告收入或增值服務等方式盈利。如應用商店、云計算平臺等。
平臺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臺經濟在支持創新、促進增長、擴大需求、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賦能實體經濟,成為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力引擎。中國信通院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2年,我國數字平臺市場價值從4.97萬億元提升至33.4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2.92%;截至2022年底,我國市場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數量已達254家,與2015年相比增加190家。
國家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支持和推動其健康發展。例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
2024年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有關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統籌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隨著新基建、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平臺經濟將不斷提高科技硬實力。平臺企業將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加大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平臺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全球化發展。通過跨境電商、海外投資等方式,平臺企業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平臺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監管也在逐步加強和規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來規范平臺企業的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和平臺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例如,修訂反壟斷法、發布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合規指引等。未來平臺經濟將與其他產業加速融合發展。例如,與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也將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平臺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