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代理行業作為全球供應鏈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中持續增長。貨運代理,簡稱貨代,從字面來看是貨運代理的簡稱,也可以稱為國際貨運代理。它主要接受客戶的委托,完成貨物運輸的某一個環節或與此有關的環節,如訂艙、運輸、倉儲、裝卸等,以節省資本。貨運代理作為貨主和運力供給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面向全社會服務。
國際貨代行業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為航運公司、航空公司、陸運公司以及小型貨代運營商,下游則主要是進出口貿易企業以及擁有客戶資源的小型貨代。在中國貨代行業的實際運營中,上下游行業的關聯度還表現在技術和信息的共享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貨代行業正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于1950年起步,隨著政府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經營權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進入行業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中國知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包括中國對外貿易運輸、東方國際物流、中鋼國際貨運等。現階段,市場逐漸形成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的局面,國有代表企業為中國對外貿易運輸、中國遠洋等,民營代表企業為江蘇眾誠、山東郎越等,外資代表企業為瑞士泛亞班拿。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第三方物流(3PL)市場規模為1.2萬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了18.5%,但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了25.3%。中國國際貨代市場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從2016年的1.5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超3萬億元,反映了行業的強勁增長勢頭。2022年中國國際貨代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9476.3億元,同比增長11.42%。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貨運代理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國際貨代企業集中度較高,市場上存在少數幾家主導型企業。這些企業憑借其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貨運代理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型貨代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競爭力。中小型貨代企業也在通過差異化競爭、服務創新等方式尋求突破。市場逐漸形成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的局面。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自貿區的建立,國際貨代行業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為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全球經濟的復蘇和貿易的增長推動了貨物運輸需求的持續增加,進而促進了貨運代理行業的持續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貨運代理行業的重要趨勢。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貨代企業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優化物流路徑、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
包括訂艙、報關、保險、倉儲等一系列服務。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許多企業開始向跨境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新興細分領域拓展。面對客戶需求的多樣化,貨運代理行業將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服務。通過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貨運代理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企業紛紛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以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數字化轉型將推動貨代行業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并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預測和決策支持。
技術創新將繼續推動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新興技術如區塊鏈、物聯網(IoT)等將進一步應用于國際貨代行業,改善現有的業務流程,提升安全性與效率。數字化技術將推動貨代行業的業務創新和服務升級,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綜上所述,貨運代理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呈現出數字化轉型、服務創新與定制化、綠色物流、國際化發展以及風險管理與合規性等特征。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貿易的增長,貨運代理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貨運代理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