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及中國麻制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麻制品,指的是以各種麻類植物的纖維為原料,經過加工處理而制成的各類產品。麻類植物主要包括亞麻、苧麻、黃麻、劍麻、大麻等,它們的纖維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適合用于紡織、包裝、建筑、農業等多個領域。
麻制品主要包括紡織品(如衣物、床單、毛巾等家用紡織品,以及工作服、制服等工業用途紡織品)、包裝材料、家居裝飾用品等。其中,紡織品占據了最大份額,約為70%。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麻紡產品也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種類和風格,推動了麻紡織產品的創新和升級,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麻制品市場規模已達到約45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內將以年均復合增長率6%的速度持續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麻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其麻制品制造業總產值在2022年達到了約1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占據了全球超過60%的市場份額。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麻制品消費市場,同時也是重要的出口基地。近年來,隨著歐洲和埃及亞麻原料豐收,以及國內麻類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原料短缺的狀況逐步得到緩解,原料價格高企的狀況逐步被打破。中國麻紡制品憑借物美價廉遠銷海外,疊加海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中國麻紡織品出口呈現恢復態勢。
據海關數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中國亞麻紗線、麻織物、麻制品合計出口8.78億美元,同比增長38.77%。其中,亞麻產品出口有較大增長,大麻布出口也大幅增長。此外,中國還從國外進口大量麻原料,以滿足國內生產的需要。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麻制品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在麻紡領域,盡管總體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行業展現出了高度的行業集中性。一方面,由于不同麻類作物環境喜好不同,產業發展集群匯聚地也不盡相同。因此,中國麻紡企業集中分布在不同的麻類作物產區及周邊地區,如長江流域主要是苧麻生產和加工的集聚地,亞麻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和浙江省等。
另一方面,中國大型的麻紡織企業多為國有控股,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成本控制以及資源整合等手段,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同時,中國從事麻紡生產加工業務的企業眾多,其中不乏上市企業,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麻紡等傳統產業將逐步與互聯網融合,催生新的生產技術和營銷模式。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麻紡織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和多樣性也將得到增強。響應國家號召,麻紡行業將采用高效能、高環保的紡織機械,優化生產流程,采用新型染料及助劑,逐步向綠色環保的趨勢邁進。
受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漲、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麻紡行業主要產能將逐步向東南亞轉移。國內廠商將聚焦于品牌建設以及產品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盡管原料短缺的狀況有所緩解,但原料價格波動仍可能對麻紡行業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中國麻紡行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應對挑戰。
綜上所述,麻制品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類型與應用多樣化、進出口貿易活躍、行業集中性高以及面臨諸多發展趨勢與挑戰等特點。未來,隨著技術創新、綠色環保以及產能轉移等趨勢的推動,中國麻制品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麻制品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