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對糧食和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標準農田通過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其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高標準農田是指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其中13個糧食主產省(區)累計建成面積約占全國的七成。這一數字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顯著成效。
地區建設成果如浙江省投入大量資金提升高標準農田數字化水平,嘉善縣已建成數字高標準農田1萬多畝;黑龍江省141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重點加大侵蝕溝治理力度;四川省加快實施天府良田攻堅提質行動,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將不斷引入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提高建設效率和質量。例如,利用遙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高標準農田的精準管理和智能決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高標準農田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耕地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地區的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即使建成了高標準農田,也難以保證持續的產出。因此,需要加強對耕地質量的評估和改良工作。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種地的主要是老年人。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限,也缺乏管理高標準農田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需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
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當前資金缺口較大。因此,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需要加強后期維護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確保高標準農田能夠長期發揮效益。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如《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的目標。這些政策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已成趨勢。這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數字化管理將成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方向。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農田的精準管理、智能決策和高效運營。
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采取生態措施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升田間小氣候的質量,并有助于預防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現象。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強、受益面廣、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需要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資金來源。未來,政府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綜上所述,高標準農田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然而,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為了推動高標準農田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共同努力,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耕地質量評估和改良工作以及拓寬融資渠道等措施的實施。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高標準農田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