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低空經濟的確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全國多地積極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并加速低空經濟項目的落地。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預測報告》數據顯示
政策引領與資金支持
在政策引領和資金支持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近年來發展不斷加快。2024年,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以來,已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此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個城市與企業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2025年打造涵蓋低空飛行路線、低空應用示范區等多個領域上百個示范項目。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改革進展:
自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以來,湖南、四川、安徽、海南等地先行試點,在管理機制、保障體系、平臺搭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創新。
內蒙古自治區日前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實施方案》聚焦于合理劃設低空空域、搭建監管服務平臺以及穩妥有序布局基礎設施。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也印發了《上海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前將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網絡架構。
改革成果:
成都金堂淮州機場成功完成了全場景低空空域(航線)試飛工作,并正式發布了《空域使用規則》,標志著國內首個階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該空域共有文旅空域、個人娛樂空域、特技空域、訓練空域、融合空域、等待空域6種類型。
產業鏈發展
企業盈利情況:
在政策引領和資金支持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鏈較為龐大復雜,相關企業業績也呈現分化態勢。以Wind低空經濟概念板塊進行分類統計,數據顯示,在70家相關公司中,共有52家今年前三季度取得了盈利,占比超過七成。
細分領域發展:
無人機、低空智聯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是低空經濟產業的重要增長極。
在整機方面,龍頭企業中直股份的營業總收入、歸母凈利潤均位居行業前列,但同比呈現下降態勢。而航天電子、萬豐奧威則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同時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
動力系統方面,頭部公司航發動力在業務體量上仍占據絕對優勢。發動機龍頭企業宗申動力前三季度則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
在機身結構方面,航空新材料領域企業中航高科和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發生產的光威復材的業績均穩健增長。
未來展望
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為5059.5億元,增速為33.8%。根據中國民航局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26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發展趨勢:
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續推進和政策的不斷完善,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未來,低空經濟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無人機、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發和應用。
同時,低空經濟也將與旅游、物流、應急救援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以來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全國多地都在積極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并加速低空經濟項目落地。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完善和市場的不斷拓展,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活動,涉及低空飛行、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多個行業和應用場景,產品包括無人機、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
一、低空經濟行業發展潛力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近年來,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增速顯著。例如,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6702.5億元。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而到2026年則可能突破萬億元大關,至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其健康發展。例如,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外,各級政府也相繼推出低空經濟相關發展目標、規劃以及執行政策,為低空經濟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不斷提升
隨著低空經濟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并登記通用機場449個、飛行服務站32個,同時擁有超440條無人機航線。此外,5G-A、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技術也正被應用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除了傳統的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物流等領域外,低空經濟的應用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展到應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環保監測等更多行業和領域。這些新應用場景將激發更大的市場潛力,推動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未來市場經濟發展前景趨勢
數字化融合發展
隨著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字低空”概念將逐漸深入人心。通過構建低空經濟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四張網”,以促進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的發展,將是未來發展低空數字化的關鍵一環。這將推動低空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元場景創新應用
在“低空經濟+”模式下,將催生更多新型生產作業類、公共服務類以及航空消費類應用場景。這些新場景將為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推動低空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例如,無人機配送、低空旅游、空中拍攝等新興業態將逐漸興起,成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人機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無人機產業在低空經濟發展中的牽引和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未來,規模化應用的無人機對有人機的替代程度將逐步提高,對各行業的滲透程度也會日益深廣。無人機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適用面廣的特點,將成為政府執法、社會服務等部門的有效工具。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無人機將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空域資源優化配置
未來,隨著低空經濟的不斷發展,空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成為重要議題。政府將加強空域管理,推動空域資源的合理劃分和高效利用。同時,將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低空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完善、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欲了解更多關于低空經濟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預測報告》。